屋面保温层工工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屋面保温层施工工艺标准
1 总则
1.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屋面采用板状材料或整体现浇(喷)材料保温层的施工。
1.2编制依据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防水构造图集A》(SJ·A);
《建筑防水构造图集B》(SJ·B)。
2 施工工艺
2.1施工准备
2.1.1技术准备
(1)施工前收集相同保温材料的施工经验参数,并收集施工期间的气象资料。
(2)施工前,参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参加的图纸会审,掌握施工图纸中的屋面细部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等。
(3)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材料垂直运输方案、保温层铺贴施工方法、选用的机具设备、屋面施工平面图、构造剖面图、进度安排、劳动力计划,以及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及环保措施及特殊气象条件下的应急预案等,特别注意施工期间针对防止高空坠落发生的应对性措施。
对设排汽管的保温层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排汽通道位置及排汽管固定的施工方法应在专项施工方案中作专项设计,应有排汽通道及排气管出口的平面布置图及节点详图。
(4)进行现场技术交底,重点交代本工程的屋面构造、防水等级、细部处理、质量要求、施工顺序、施工工艺、关键工序作法、安全、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应急预案处理程序及措施等,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2.1.2材料要求
(1)材料及要求:采用的保温隔热材料应具有产品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材料的主要性能包括堆积密度或表观密度、导热系数以及板材的强度、吸水率,必须符合现行国家相关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保温层的含水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板状保温材料:产品应有出厂合格证,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厚度、规格应一致外形应整齐;密度、导热系数、强度等性能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板状保温材料质量应符合表6.1-1的要求。
板状保温材料质量要求 表6.1-1
材 料
名 称 表观密度(kg/m3) 导热系数(W/m.K) 压缩强度
(Kpa) 抗压强度(MPa) 70℃,48h后尺寸变化率(%) 吸水率(V/V,%) 外观
质量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挤压 25~38 ≤0.030 ≥250 -- ≤2.0 ≤1.5 板材表面基本平顺,无严重凹凸不平。厚度偏差不超过4%,且不大于4mm。 模压 15~30 0.03~0.041 60~150 -- 2.0~4.0 1.5~6.0 泡沫玻璃 ≥150 ≤0.062 -- ≥0.4 -- ≤0.5 微孔混凝土类 500~600 ≤0.200 -- ≥2.0 -- -- 水泥聚苯
颗粒板 ≤250 0.07 -- 0.3 -- --
2)整体现喷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是以组合聚醚和异氰酸酯为主要材料的双组分材料,并通过专用设备喷涂而成,具有优异的保温性能。采用现场喷涂施工,形成一层连续的低吸水性泡沫体,故防水性能优异。可优先选择用于坡屋面和外墙保温。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性能指标见表6.1-2所示。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性能指标 表6.1-2
指 标 技 术 指 标 表观密度(kg/m3) ≥30 导热系数(W/m.K) ≤0.025 抗压强度(KPa) ≥150 抗拉强度(KPa) ≥200 粘结强度(MPa) ≥0.2 70℃,48h后尺寸变化率(%) ≤1 吸水率(V/V,%) ≤3 不透水性/(0.3MPa/30min) 不透水
(2)进场的保温隔热材料抽样数量,应按使用的数量确定,同一批次材料至少应抽样一次。进场后的保温隔热材料物理性能应检验下列项目:
1)板状保温材料:表观密度,压缩强度,抗压强度;
2)现喷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应先在实验室试配,达到要求后再进行现场施工。
(3)保温材料的贮存、保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温材料应采取防雨、防潮的措施,并应分类堆放,防止混杂;
2)板状保温材料在搬运时应轻拿轻放,防止损伤断裂、却棱掉角,保证板的外形完整。
3)不准在堆放的板状保温材料上堆放重物,堆放保温材料不宜过高,保证板材平整,避免板材翘曲变形。
2.1.3机具设备:
(1)机动机具:搅拌机、平板震捣器、手持式切割机等。
(2)工具:平锹、木刮杠、水平尺、手推车、木拍子、木抹子、气动聚氨酯发泡设备(如美国GUSMER FF-1600-EX型)、空气压缩机、油漆滚筒等。
2.1.4作业条件
(1)基层已进行检查验收,并办理验收、移交手续。
(2)基层清理干净,保证基层干燥。
(3)铺设隔汽层的屋面应先将表面清扫干净,且要求干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