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作业成本法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探析.doc

发布:2018-05-23约4.68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作业成本法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探析-行政管理 作业成本法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探析 傅中保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财务处江苏·南京) 摘要:高校是典型的事业单位,主要资源由国家提供,不将盈利作为考核指标,一般都采用相对粗放的教育成本核算方式,导致教育成本数据不准确,不能为有关方面制定政策提供可靠依据,难以满足管理者对教育成本信息的需求。因此,如何更加科学客观地核算高校教育成本,成为高校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成本核算方法,以其科学性、先进性,对提高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水平、保证财务信息质量、提升高校管理水平有着切实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作业成本法;高校教育成本;成本核算 本文为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规划课题“江苏省建立符合公共财政体制和现代大学制度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研究”( 2011SJA630013)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国家、高校、学生家庭越来越关心高校教育成本信息。高校教育成本的准确性,不仅是客观核定教育拨款标准与学费收费标准的依据,也是维护学生家长知情权和促进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存在的诸多缺陷已经不能适应国家和高校的管理需要,高校应借鉴其他行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成功经验,将作业成本法的相关核算思想引入高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 一、准确核算高校教育成本的现实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有利于提高高校竞争力,是国家宏观管理和高校微观决策的重要依据。 1国家制定高校教育拨款标准和学费收费标准以教育成本核算为依据 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需要建立由国家、社会、学生共同分担培养成本的机制。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完成了高等教育收费改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高校生均培养成本的25%是学费收费的最高限额。但高校在培养成本核算方面仍采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如抽样调查法、会计调整法等,这些成本核算方法都是采用估算得出高校教育成本,势必造成成本信息不够准确,不能作为国家制定教育拨款标准和学费收费标准的依据,特别在学生家庭对学费收费标准质疑时缺乏说服力。只有细化教育成本核算,进行分学科、分专业教育成本核算,才能为国家提供准确可靠的教育成本信息,便于其制定合理的教育拨款及学费收费标准。 2.高校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效益以教育成本核算为手段 长期以来,高校的非盈利性特点导致高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只注重收支核算、忽视经济效益,成本效益意识淡薄,浪费与不合理开支现象时有发生。随着高校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高校自身谋求发展的内在要求与资源相对供应不足的矛盾,促使高校重视教育成本核算。高校只有准确核算教育成本,通过对相关成本指标进行分析,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从而提高其办学效益,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高校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教育成本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分析 1.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不足之处 高校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存在较大问题,主要体现在分配间接费用时,一般都按照在校生人数作为分配标准,将费用分配到各成本对象,分配基础单一,费用分配标准缺乏科学性。这样计算得出的成本数据并非各成本对象的真实成本,成本信息失真,电不能客观反映高校日常教学工作及辅助工作所消耗的资源数,不利于后续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难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尤其是对多专业、多学科的综合类院校的成本核算影响更大。 2.作业成本法涵义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ABC),起源于美国,把“作业”作为该体系的思想核心,采用成本动因理论,以资源动因为分配依据把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归集到各作业中心,再以作业动因为分配依据把归集到各作业中心的费用分配到终极产品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该方法的逻辑依据是,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资源消耗产生成本。 3.作业成本法适用范围 作业成本法特别适合间接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高,生产产品品种较多且工艺差别较大,产品生产作业环节多,作业类型相对稳定,会计电算化程度较高、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先进的单位。 4高校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教育成本的可行性 高校教育活动需要学校不同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之间共同协作,教育资源共享性高,导致教育成本中直接费用少,而间接费用比重较高,能够直接计入成本对象的成本非常少,需要在各个学院、部门之间进行分摊;高校的特点决定了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对象多元化与复杂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