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linux操作系统实用教程 梁广民 第8章 网络文件系统NFS.ppt

发布:2017-08-16约1.55万字共7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8章 网络文件系统NFS 8.1 NFS基本原理 8.2 配置NFS服务器 8.3 配置NFS客户 8.4 NFS的性能、安全和故障排除 习题 8.1 NFS基本原理 8.1.1 什么是NFS(Network File System) 在Windows主机之间可以通过共享文件夹来实现存储远程主机上的文件,而在Linux系统间通过网络文件系统(NFS)可以实现类似的功能。然而NFS和Windows的共享还是有差别的,它和Windows 2000 Server的分布式文件系统更为类似。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Linux主机A有一个目录/test,我们可以先把它导出(类似把它共享出来),然后我们在Linux主机B上把A:/test安装(挂接)到安装点/mnt/nfs下,这个挂接和挂接本地磁盘一样。 这样在主机B上的用户就可以使用/mnt/nfs下的文件,而实际上用户使用的是主机A上的目录/test。也就是说,用户可以以访问本地文件的方式访问远程主机上的文件。 NFS由SUN公司开发,它最终被IETF所接受,纳入RFC成为一种文件服务标准,是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文件系统有以下优点: (1) 被所有用户访问的数据可以存放在一台中央的主机上,其他不同主机上的用户可以通过NFS访问同一中央主机上的数据; (2) 客户访问远程主机上的文件是透明的,和访问本地主机上的文件是一样的; (3) 远程主机上文件的物理位置发生变化(如从一台主机移动到另一主机上)也不会影响客户访问方式的变化。 8.1.2 NFS的工作原理 NFS是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NFS服务器是输出一组文件的计算机,而客户是访问文件的计算机。客户和服务器通过远程过程调用(RPC,Remote Procedure Call)通信,当客户主机上的应用程序访问远程文件时,客户主机内核向远程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客户进程被阻塞,等待服务器应答,而服务器一直处于等待状态,如果接收到客户请求,就处理请求并将结果返回客户机。NFS服务器上的目录如果可被远程用户访问,就称为“导出”(export);客户主机访问服务器导出目录的过程称为“安装”(mount),有时也称“挂接”或“导入”。NFS由许多组件共同协作完成,如图8-1所示。 XDR(外部数据表示):在异构机器组成的网络上交换数据。 RPC协议:负责定义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信息格式,NFS请求是以RPC包的形式发送的。 locked:RPC锁监控程序,实现NFS锁管理器(NLM,NFS Lock Manager)协议,NLM协议支持多个客户通过NFS一致性地锁定文件。 rpciod:NFS I/O监控程序。 knfsd:是NFS系统的核心,监听远程主机的RPC请求、根据NFS协议进行解释,它用RPC将响应返回客户机,并与NFS服务器上运行的其他组件通信如rpciod、rpc.locked和rpc.statd。 statd:NFS状态监控程序,利用网络状态监视协议(NSM)维护NFS锁的状态。 portmap:将RPC程序号与运行服务的实际端口相对应。 mountd:处理客户机的mount请求。 rquotad:提供NFS系统中用户的配额信息。 由于NFS有明确的服务器和客户角色之分,因此NFS的配置包括两个部分:NFS服务器的配置和NFS客户机的配置。 8.2 配置NFS服务器 NFS服务器的配置步骤如下: (1) 安装NFS软件包。 (2) 在/etc/exports文件中配置NFS服务器上要导出的文件系统或目录。 (3) 启动NFS服务。 (4) 导出/etc/exports中配置的文件系统或目录。 8.2.1 安装NFS 要使用NFS服务器或安装NFS服务软件包,可以用红旗3.0版的CD-ROM中的目录/Redflag/RPMS下的软件包“nfs-utils-0.3.1-8.i386.rpm”。安装之前请用以下命令检查该软件包是否已经安装: [root @redflag /root]#rpm –qa | grep nfs-utils nfs-utils-0.3.1-8 以上命令表明软件包已经安装,如果没有安装则用以下命令安装软件包(当然要先把CD-ROM mount上)。 [root @redflag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