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消炎散外敷及硬纸夹板外固定治疗Jones骨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药消炎散外敷及硬纸夹板外固定治疗Jones骨折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消炎散外敷硬纸夹板外固定治疗Jones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5例Jones骨折患者,行中药消炎散外敷并硬纸夹板外固定。并于治疗后6周―18月随访,平均12.5个月;观察其骨折愈合情况和患足功能,应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的足踝临床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25例趾骨骨折患者中:优,19例;良,4例;可,1例;差,1例;总体优良率为92%。结论:中药消炎散外敷及硬纸夹板外固定是治疗Jones骨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Jones骨折 外固定 消炎散 硬纸夹板
Jones骨折(第五趾骨基底部骨折)又称结节骨折,是下肢最常见的骨折[1],多由踝关节趾屈内翻所致。本病各年龄均可发生,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扭伤等因素均可造成。我们采用中药消炎散外敷及硬质纸夹板塑形后外固定治疗Jones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5例Jones骨折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其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21- 62岁,平均38.4岁。左足8例,右足1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按照Dameron和Quill的理论,经CR平片证实,均位于II区即Jones骨折,且移位小于3-4mm。受伤至就诊时间3h- 7d不等。
1.2 治疗方法 采用中药消炎散外敷及硬质纸夹板外固定,夹板根据患者足背情况采用量体裁衣原则制作。按照足部第五趾骨外形生理弧度,首先将硬质纸夹板截剪成椭圆形后,拦腰卷折成90-120度左右,托第五趾骨底部覆盖于趾骨外侧宽度,恰好铺足背、足底部及足内侧,第五跖骨骨折处覆盖前,局部外敷活血化瘀中药消炎散,然后用绷带依次将其外固定4一6周,平均5周,每隔3―4天换药一次。固定期间踝关节应加强自主活动,并可早期扶拐行走。
1.3 随访于治疗后6周―18月随访,平均12.5个月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足部疼痛情况及行走距离等功能。
1.4功能评价参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的足踝评分系统[2]进行评价。该评分系统包括疼痛(40分)、功能(50分)、对线(10分)三项内容,总分100分。优:90分;良:80-- 90分;可:70--79分;差:70分。
2结果
本组25例病例全部随访,大多数病例在治疗后1个半月一2个月时有骨痴生长,3个月时骨折线均模糊或消失。对随访到的25例跖骨骨折患者进行功能评价,其中优19例,良4例,可1例,差1例,总体优良率为92%。
3讨论
第五跖骨基底部和与之相关的骰骨共同参与足的横弓及外侧纵弓的组成,对维持足的正常形态及生理功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生物力学分析显示,静态负重时,体重的1/6重力负荷在第五跖骨头,2/6负荷在第一跖骨头,3/6在跟骨结节上。骨折脱位后,如早期处理不当,骰骨与第五跖骨基底部之间的关系紊乱,常可明显影响患足的晚期功能,给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
中医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已有几千年历史,疗效显著。第五跖骨骨折由直接或间接力量所造成,大部分是足突然向内扭转,腓骨短肌强烈收缩所致。一般无明显移位,少数骨折也可有断端分离但移位较小,伤后局部剧烈疼痛,只要对断端稍微手法整复即可。Jones骨折(第五趾骨基底部骨折)目前临床一般采用小腿石膏托固定,固定时间4- 6周,石膏托近端至小腿中上段,远端至趾尖,这种固定方法踝关节各向活动完全受限,易并发关僵硬、畸形愈合导致的足跖侧皮肤角化和行走时的疼痛[3]。Jones骨折大多为无移位骨折,即使移位多复位良好,踝关节活动时产生的剪力亦多为跗关节吸收,不足以引起第5 跖骨基底骨折断端的再移位。因此,对Jones骨折的外固定可以不包括踝关节,应当寻求固定的改良方法。
治疗中,我们发现硬纸夹板外固定比石膏外固定具有明显优势:(1)能有效固定跖骨断端,患肢周围组织无损伤、透气性好,保持患肢正常血供。(2)可塑形性强,适于任何骨折类型固定,能降低其旋转剪力和成角外力,使骨折断端相对稳定,利于骨折愈合。(3)材质轻薄、易于包扎、便于操作。(4)纸夹板中心力可直接作用于剪力所产生的再移位,可有效矫正骨折残余畸形。(5)可灵活调整纸夹板的大小,便于早期功能锻炼。同时配合中药消炎散外敷活血消淤退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
综上,中药消炎散外敷及硬纸夹板外固定治疗Jones骨折(第五跖骨基底骨折),取材容易,制作简单,通透性好,质轻舒适,且成本低,有利于降低医疗成本。患者在骨折固定治疗期间疼痛少,感觉舒适。骨折临床愈合后,由于足部关节早期即自主活动,缩短了临床愈合的康复期,为患者旱日恢复上作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R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