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工作分析简答论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作分析简答:
1. 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有:
(1)工作分析者面临的挑战;
(2)组织体系面临的挑战;
(3)工作面临的困难;
(4)工作条件的变化
2. 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
(1)工作分析的战略化;
(2)工作分析信息来源的扩大化;
(3)工作分析技术的信息;
(4)对客户进行工作分析;
(5)角色说明书取代岗位说明书
3. 工作分析的目的:
(1)促使工作的名称与含义在整个组织中表示特定、一致的意义,实现工作用语的标准化。(2)明确工作要求,以确定适当的指导与培训内容。
(3) 确定员工录用与上岗的最低条件。
(4)为确定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制定人力资源计划提供依据。
(5)确定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利于合理的晋升、调动与指派。
(6) 获得有关工作与环境的实际情况,利于发现导致员工不满、工作效率下降的原因。
(7)为制定考核程序及方法提供依据,以利于管理人员执行监督职能及员工进行自我控制。(8)辨明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危险降至最低。
(9)为改进工作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料,为组织的变革提供依据
4. 工作分析在企业管理方面的意义:
(1)工作分析是企业树立“核心人本价值观”,实现有效鼓励,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客观需要。
(2)工作分析是企业战略传递的桥梁,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3)工作分析有助于实现量化管理。
(4)工作分析有助于职业化管理,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与标准化。
(5)工作分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6)工作分析是企业重组不可缺少的部分
5. 工作分析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1)工作分析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工作分析对人员的招聘、选拔与调整具有指导作用。
(3)工作分析有利于人员培训与开发工作的进行。
(4)工作分析为绩效考核和晋升提供了客观的标准。
(5)工作分析有助于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
(6)工作分析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
6. 工作分析的特征:
(1)工作分析是以岗位为基本出发点的。
(2)工作分析是一个系统的调查、分析、评价的过程。
(3)工作分析要求企业全员参与。
(4)工作分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7. 工作分析的原则:
(1)科学原则:工作分析的结果将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是高层领导决策的基础,对组织发展、组织目标的实现有重大影响。因此,保证工作分析的科学性至关重要。
(2)系统原则: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组织中的每一个职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组织系统的一部分。
(3)动态原则:当前企业正处于一个充满变化的竞争市场环境中,随着生产技术、客户需求、市场环境、企业战略意图的改变,企业必然将经常性地对组织结构、生产方式加以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4)目的原则:在工作分析中,要明确工作分析的目的。
(5)参与原则:工作分析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实施,但不能把这项工作看成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
(6)经济原则:工作分析是一项非常费心费力费钱的事情,它涉及企业组织的各个方面。
(7)岗位原则:工作分析的出发点是从岗位出发分析其内容、性质、关系、环境以及任职资格等,即分析完成这个职位工作的从业人员需具备什么样的资格与条件,而不是分析在岗的人员如何,否则会产生防御心理等不利于工作分析结果的问题。(8)应用原则:应用原则是指将工作分析的结果即工作描述与工作规范,应用于企业管理的相关方面
8. 工作分析的主要程序:
(1)工作分析的时机选择;
(2)工作分析的实施步骤;
(3)工作分析工作的选择;
(4)工作分析结果的运用
9. 对工作分析的认识误区:
(1)过于重视工作分析的技术,轻视工作分析过程中的管理观念。很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认为,工作分析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在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中,清晰界定每一工作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揭示出相关职位之间的工作流程、权利链的运行等,因而认为只要掌握工作分析的各种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便可以把工作分析做好,从而陷入“重技术,轻理念”的实用主义误区。
(2)单纯重视工作分析的结果,轻视工作分析的过程。实践中,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主观认为只要最后得出一套工作说明书就够了,工作分析的过程如何进行并不重要。事实上,工作分析过程的优化程度决定其结果的质量。
(3)无视企业的具体特点和个性需求,生搬硬套。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参照几种模式,无视企业的具体特点和个性需求,以为只有繁复的工作说明书才能最大程度地说明问题、解决问题,一味求多求全,陷入“重繁复、轻简洁”的形式主义误区。
(4)只重形式不重应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虽然进行工作分析,制定出一套工作说明书,但却束之高阁,权当做人力资源部曾经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