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名词解释整理版.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宏观名词解释整理版
1.国内生产总值 (GDP):是指经济社会 (即一国或一地区)在
一定时期没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 (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 (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
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
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个方面支出的总和。
4.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
业想要有的支出。
5.非计划存货投资:也称为非意愿存货,是指由于没有销售而被迫持有的产成品存货。
在GDP核算中,视为企业自己购买,计入GDP。非计划存货是实际投资的组成部分。
6.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假说:又称为边际消费递减规律,是凯恩斯提出的三大基
本心理规律之一。它是指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的增量不如收入
的增量那样多。由于人们总是不把所增加的收入全部消费掉,而要留下一部分作为储蓄,
这样人们的收入越是增加,消费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就越小。
7.杜深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
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
8.棘轮效应:社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认为,消费者易随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消费,
但不易随看收入的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
9.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认为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
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10.永久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
永久收入决定。
11.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小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
府收入变动的比率。
12.自主投资:利率r为零时也有的投资量。
13.托宾的Q理论:经济学家托宾认为,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可以作为衡
量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他把这一比率称这“q#39;#39;,即q 企业的市场价
值/新建企业的成本如果qlt;1,说明买旧的企业比建设新企业要便宜,则不会有投资,
相反,若qgt;1,则会有新投资。托宾的这种 “矿,说,实际是在认为,股票价格上
升,投资会增加。
14.IS 曲线:是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
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 s,从而产品
市场是均衡的。
15.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愿
以牺牲利息收入二存储不生息的货币 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16.交易动机货币需求: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出于交易
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取决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量越大。交易数量越大,所交换的商
品和劳务的价格越高,从而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大。
17.预防动机货币需求: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果这个人或企业为
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18.投机动机货币需求: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够来有家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
动机
19.流动性陷阱: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
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有的有价债券换成货币,人们有多少货币
都愿意持在手上,这种情况成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性偏好陷阱。
20.M1与M2 的定义:狭义的货币供给: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 (一般
用M1表示)。广义的货币供给:指硬币、纸币、银行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总和 (一
般用M2表示)。
21.LM 曲线:当m (实际货币供应量)给定时,m ky-hr公式就可以表示满足货币市
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 与利率r 的关系,这一关系就是lm 曲线。
22.LM 曲线的三个区域的划分及特征:课本p428 图
23.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
详细请见课本p430
24.凯恩斯主义极端:如果出现一种IS 曲线为垂直线而LM 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
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
25.货币幻觉:若物价与货币收入以相同比例提高,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不变,照理消费
情况不会改变,但如果消费者只注意到了货币收入增加而忽略了物价上升,则会误以为
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平均消费倾向也会上升,这种情况就是消费者存在 “货币幻觉”
26.古典主义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