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整形修剪——意义、原则、结构特点.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单元 果树整形修剪 总的原则:在整形修剪时,既要重视良好的树体结构的培养,又不能死搬树形。作到有形不死、无形不乱,因地制宜,因树修剪,随枝作形,顺其自然,加以控制,便于管理;使之既有利于早果丰产,又要有长期规划和合理安排,达到早果、高产、稳产、优质、长寿的目的。 按植株的栽植方式分 单株均匀栽植 — 以单株树来进行整形 丛栽 — 把一丛内几株树作为一个单位来进行整形 篱栽 — 以整行树篱或几行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整形 蔓性果树 — 群体结构依架式而定 按株间群体叶幕的连续性分 叶幕不连续 — 单株整形为主,栽植密度不大 叶幕连续 — 单行篱栽、双行篱栽、多行篱栽、草地果园(苹果、桃,几百—几千株/亩) 此外,一穴栽数株、水平棚架 幼年果园:株间空穴大,光照充足,一般生长较旺,不易结果→ 轻剪、多留枝,干性强的可留中心干→ ↑充分利用阳光、加速群体形成、提早结果 随植株的长大:侧光、下光↓,植株封行后,甚至只剩下上光→ 植株下部、内堂枝、叶逐步枯死→ 天棚形叶幕 → ↓产量、品质 所以逐步减少外围枝量、控制树高,有中心干的树形要落头、分层→ 保证足够阳光、操作方便 总之,应保证行间树冠间隔、合理的树冠覆盖率。 封行后:操作不便,单位面积新梢数、叶面积指数不再增加,光照恶化 → ↓产量、品质 应采取措施控制长势,延缓封行,确保行间树冠间隔,保证群体必要的光照。 ○ 栽植时控制垂直根,幼树轻剪长放,拉开骨干枝,促花保果,控制生长,延缓封行。 ○ 采用丛状形、篱栽篱剪、宽幅密植、矮化树形等→ 控制树高,保持群体后期必要的间隔。 ○ ↓单株骨干枝数、及时疏伐间栽树 → ↓群体密度 树干矮 ○ 树干建造的时间短; ○ ↓树冠到根系运输距离,养分交换快,新陈代谢旺,树干养分消耗少,↓养分运输的消耗 → ↑生长 ○ 利于树冠的管理; ○ 树冠距地面近,遮蔽度大,→↓主干的日灼,较好的遮蔽树盘, 防风、积雪、保湿,恒温等。 ○ 但,树势较强,发枝向上,幼树易徒长,不利于地面田间管理,通风透光差等。 因此,即使现在一般都用矮干,但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决定干高。 具体分析,决定干高 树形:直立 → 干矮 开张、枝较软 → 干高 树性:灌木、半灌木、矮密植 → 矮干; 乔木,栽植距离大 → 高干 气候:大陆性气候、风大地区 → 矮干,抗逆力↑ 海洋性气候、气候较温和 → 干可高些 光照:光照好的地区 → 宜矮干 光照差 → 高干,↑通风透光,↓病害; 管理方式: 机械耕作的 → 高干 ⑵. 树体大小 树体高大 ○ 充分利用空间,立体结果,延长经济寿命,利于提高株产; ○ 利于果园间作,果牧兼营; ○ 根系分布较深,充分利用地力,↓肥水供应;↓外界温湿度的影响,生长条件较稳定,栽培容易。 ○ 但①果园集中成片栽植条件下,早期生产差。 ②成形慢,早期光能利用差,结果推迟; ③叶片、果实与吸收根的距离加大,枝干增多,↓有效容积、有效叶面积。 ④影响果实品质。∵↓有效容积,↓优质果比例 ⑤冠/根比率大,易遭旱害、风害。 ⑥树冠过大,操作不便,↓劳动生产率。 因此:在一定限度内缩小树冠体积,实行矮化密植,已成为果园现代化的主要方向和标志。 树体是否愈小愈好呢? 树体过小 → 果园结果平面化,影响光能利用;用苗多,定植所需劳力多,建园费用大。 所以应解决好 密植—光能利用、密植—操作的矛盾。 ⑶. 树冠形状 ● 扁形最好(解决密植—光能利用、密植—操作的矛盾 )。 因为:群体有效体积、树冠表面积最多 → 树冠产量较高,品质较好,果园操作较方便。 ● 但是,水平形树冠受光最佳,品质最好;且适于密植、控制树形,提早结果;利于果园修剪和采收等的机械化;虽产量较低, 但从经济的角度有可能超过扁形。 篱架形 树篱形 扁 形 果树树冠形状 水平形 匍匐形 盘状形 棚架形 自然形 ⑷. 树高、树冠冠径和间隔 ● 劳动效率:考虑降低树高,修剪与采收机械化的可能,机械化所必需的行距。 ● 光能利用:主要考虑树冠基部光照在生长季能得到满足,保证这部位枝条的正常功能。同时,根据树种类的特性,充分发挥立体结果的特点。 ● 种类特性:需光性,不同物候期的需光特点等。树行宽与树冠间隔、冠厚和树形等指标等。树冠冠径和间隔与冠高密切相关。 种类特性,抗灾能力等 主要决定于 劳动效率 光能利用 ⑸. 骨干枝数目 ● 原则上,在能够布满足够空间的前提下,骨干枝愈少愈有利。但适当增加骨干枝数:易充分利用空间,增强树势;个别骨干枝损伤后影响少,利于生产。 ● 具体数量要具体分析 树形大,骨干枝多;树形小,骨干枝少 发枝力弱,骨干枝多;发枝力强,骨干枝少 幼树、边行树、坡地栽植、光照好的,骨干枝多; 成年树,光照差的,骨干枝少。 ● 同一层内,主枝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