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主板基础知识.doc

发布:2017-01-21约1.5万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主板 主板的作用是给个部件供电、连接、传递电子信息的平台,作用其实是不大主要体现在稳定性,其次是超频性。 但怎么来分辨一个好主板稳定性高超频性能强那,下面来讲一讲关于主板方面的知识。 一.PCB板 PCB就是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的缩写,PCB板本身的基板是由绝缘隔热、并不易弯曲的材质所制作成。在制成的主板表面可以看到的细小线路材料是铜箔,原本铜箔是覆盖在整个板子上的,而在制造过程中部份被蚀刻处理掉,留下来的部份就变成网状的细小线路了。这些线路被称作导线(conductor pattern)或称布线,并用来提供PCB上零件的电路连接。 PCB板的好坏对主板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主板的PCB太薄,那么主板的强度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前一段闹得纷纷扬扬的“主板杀手”——Intel原装散热器事件,说白了就是PCB板过薄导致的。 同上面所讲过的,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内不内行就看你看不看得懂主板的走线布局了。 好主板讲究:在有限的板子面积内合理有序容纳下各种部件(个人概括,可能很不完整,希望提出意见哈)。这里讲究合理有序,如果某些插槽和其他部件之间距离太近,就可能会影响到内存或者显卡等部件的安装,有些豪华的散热热管会挡住CPU风扇的正常安装,还有各种主板插线对各种扩展卡,风扇之类的纠缠和冲突,不便于理线等等~ 至于走线 要遵循以下几个条件: 1、时钟线等长概念,在一块主板上,从北桥芯片到CPU、内存、AGP插槽的距离应该相等,这是主板设计的基本要求,即所谓的“时钟线等长”概念。 2、蛇行走线,简单说就是想蛇爬行一样的走线形式。有人说蛇行线越多就说明主板走线越好,其实根据我以前看到的一篇报道,这个观点也是有错误的,因为过多过密的主板走线会造成主板布局的疏密不均,会对主板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好的走线应使主板上各部分线路密度差别不大,并且要尽可能均匀分布,否则很容易造成主板的不稳定。 3、尽量没有飞线,所谓飞线就是指某些设计水平很差的主板厂商在设计走线时,由于技术实力原因往往会导致最后的成品有缺陷。此时,便采取人工修补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种因设计不合理而出现的导线,称之为“飞线”。如果一块主板上有飞线,就证明该主板的走线设计有一些问题。这样的主板不能买!!! 另外一个关于PCB板的话题就是颜色,有些厂商大肆宣扬黑色PCB板是性能的标志,这是彻头彻底的谎言。PCB的优劣主要是观察其印刷电路部分走线是否清晰明了,线路布局是否合理,PCB基板是否平整无变形等等,而PCB颜色一般是为了醒目,是一种包装,它和做工优劣是没有关系的。因此,我们选择主板第一步就要看看PCB板是不是厚度足够,而PCB板的颜色是一个次要的因素。 二.供电 主板上连接着许多组件,比如CPU、内存、显卡,这些组件的电源供应是主要是由主板来完成的。因此,主板上各组件供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主板及其他组件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 以CPU为例,主板供电模块的电路部分,通常都是采用“相数”设计方案,每相当中一般都会包含有电容、电感线圈和场效应管等电子元件。一块主板的做工好不好、用料如何、质量行不行,很多时候可以通过对供电模块相数设计的观察进行初步的判断。 主板厂商在设计时使用电容的好坏,直接决定主板性能,稳定性还有使用寿命。从主板上小小的电容上面,就基本可以看出一块主板的真正品质,2002-2003年的时候主板界就出现过大面积的主板电容爆浆事件,很多一线大厂的产品都未能幸免,主要原因也是出在电容的选择上。 电容品牌比较优秀的有Nichicon,Rubycon,Sanyo ChEMICON。这些品牌都是来自日本的知名品牌,目前日本在电容内部重要材料电解液和其他电解质的技术领先于其他国定,这些材料影响电容的充放电次数,内部温度以及耐热值。 电容 现在的主板供电都宣称自己是固态供电云云,我们不能只单方面听厂家人员说。我们自己也得辨别一下看看,那么如何自己来认识固态电容。 1、关键词:紫色 三洋 贴片 铝壳 OS-CON固态电容 上好的真正的固态电容 这种电容是公认最好的板卡电容,采用上好的贴片式工艺,不过成本也应该是最高的一种吧。还分为若干级别,比如SVP系列(似乎也有直插封装的)。常见于技嘉CPU供电区域 2、关键词:日本化工 铝壳 固态电容 不是顶级,但也是很好了 最常见的日本化工 Nippon chemi con (NCC)PS 铝聚合物超低阻系列,采用直插式工艺,虽然没有紫色三洋的好,但是也是很好的电容了。 常见于技嘉全固态主板非CPU供电区 3:红色 富士通 铝壳 直插 L8固态电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