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捕捉会议中最鲜活亮点.doc

发布:2018-06-04约3.22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捕捉会议中最鲜活亮点   各级党委、政府、人民团体和各经济组织等所召开的各种会议,作为新闻的聚集地,都是报道新闻、获知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新闻报道的一个富矿。但对不同新闻媒体来说,因为受众对象不同,其报道会议的角度也各不相同。   对近年来兴起的省级晚报(都市报)来说,因其读者对象是以都市市民为主,这就要求在报道会议消息时,无论是报道角度、报道内容、报道方式,都要和在我国媒体中长期占重要地位、用来指导工作的党报有所不同。都市报的这种属性,决定了它在报道会议时,必须跳出传统会议报道的路子,从中找到鲜活的真正为读者关心的兴奋点来。      一、透过会议材料和活动本身,寻找其中最为读者关注的精彩点。      一些报道出来的东西,也许游离了会议组织者希望记者报道的主题,甚至是会议组织者不希望记者报道的东西,但这些绝对是读者比较关心的问题。对都市报记者而言,这种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因为都市报一般不太可能用大篇幅去作程式化的会议报道。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每一次会议和活动的采访中,找出它独特的个性,找出隐藏在表象下的、读者最想了解、最愿意了解的新闻信息。   河南省2001年首次设立河南省杰出人才科技创新基金。2001年2月9日,河南省政府首次举行该年度全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颁发仪式。会议上,主管科技的副省长张涛在谈了设立科技创新基金的意义后,突然离开讲稿,讲到了与之相关的当时在省内闹得沸沸扬扬的人才流失问题。他说:有些人才流出河南很痛惜,以后再发生高层次人才流失,要追查流失的原因。   记者当即联想到,此前,我省曾发生了一著名上市公司内一名博士因出走而引起的风波,以及此后关于人才流失问题的讨论和反思,张涛副省长的讲话,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如何爱惜人才、对待人才的大问题。于是,记者在常规报道省政府颁发科技创新基金的同时,还重点报道了张涛副省长关于如何对待人才的讲话。在第二天的报纸上,报道张涛副省长讲话的新闻《河南省副省长张涛--痛惜人才流失,要求追查原因》上了报纸的头版头条。记者???察到,在报道此会议的同城媒体中,只有大河报报道了张涛副省长关于痛惜人才流失的讲话,其他的媒体对此重要信息都漏掉了。      二、以参加的会议为平台,找到会议中所发现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真正的新闻。      会议是获取新闻的一个渠道,但这个渠道绝不仅仅是报道会议本身。对于一个有新闻敏感的记者来说,他要有灵敏的嗅觉,去关注看似平常的事件,从中发现那些包含着新闻价值的线索。   2001年10月,记者受邀参加了郑州市经贸委召开的一个节能先进表彰会议。我翻了翻所有的资料,发现会议除了表彰一批节能先进集体和个人外,就是一些县区企业的先进经验材料,要据此报道会议根本无从下笔。既然没有办法,就只好休息一下,我便双手托腮听省经贸委副主任马平安作报告。讲着讲着,马平安突然说了一句:国家给予企业的在利用和生产环保设施和节水后的减免政策,我省有上千家企业有资格享受,然而,截至目前,全省提出申请享受此项优惠政策的只有5家。   听到这句话,我立即心头一振,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新闻素材,我痴痴地等着马平安能临场发挥或旁征博引,甚至放开来举一些实例。结果,马副主任只作了一点儿补充:我们一直呼吁要用足用好国家政策,但我们的企业,对现有的政策还不能很好地利用,更谈不上用足用好国家政策了。   会后,我找到省经贸委有关领导,询问国家在搞好环保和节水方面有哪些优惠政策?我省根据国家要求制定了哪些相应的实施办法?这些办法都是何时颁布?企业为何不主动申请享受对自己有利的优惠政策呢?目前符合条件的但还没有申请的企业还有哪些?   根据省经贸委同志提供的名单,记者随即采访了平顶山电除尘器厂和郑州热电厂,结果发现这两家企业的负责人根本不知道有这项政策。   采访中,省经贸委人士还透露了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有些地方宣传不力,这和政策执行起来将要影响到地方税收不无关系。   针对这一现象,一些经济界人士指出:和沿海一些省市相比,我们的经济还不太发达,我们的企业实力还不太强大,如何用足用好国家的政策,创造好的经济环境,让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这是政府和企业都应该研究的课题。   不久,记者根据此采访的消息《有资格享受税收优惠的上千家,目前提出申请的只有5家--给你的优惠政策为何不用?》上了大河报一版头条位置,此稿刊登后,上至省经贸委领导、下至普通读者,都对此稿给予了较高评价。就这样,从领导同志发言中一句不经意的话,我找到了新闻的兴奋点,紧追不舍,最后做成了一条头版头条新闻。      三、沿着从会议中发现的有价值的线索,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找到反映事件真相的真正的新闻。      1997年10月,郑州市发生了一起拾金不昧的大新闻:一位出租汽车司机捡到并上缴了两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