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阶段性总结
一、问题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其
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 也成为了现代课堂教
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过合作学习, 确实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 扩大学生的
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培养学生参与的意识和团体协作的精神, 好
处多多。但是随着改革实验的进一步深入, 我们通过对学生课堂合作学习的现状
调查和实际观测中了解到我校各科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看热热闹闹, 实际上
普遍存在着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不少学生
在小组合作得到的收获比在集体授课中得到的还要少, 更在自由散漫的学习氛围
中养成了不注意倾听、 不尊重他人的坏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和摸索, 我们
逐渐调整了心态, 以冷静的态度来看待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 我们看
到这种学习方式的优势, 也看到了它的不足, 于是我们选择了 “小组合作学习的
有效性研究”这样一个课题进行探索,如今已初见成效。在一些课堂上,小组合
作有其鲜活的生命力, 小组分工明确, 轮流当中心发言人, 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
务,在合作中体会到与人分享与人交流的乐趣。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小学各科课堂教学中开展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
寻找对策, 构建科学的、 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 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
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
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学会
表达,学会评价,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
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内容
1、分析造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探索出具体的小组合
作的学习模式,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实验;
2、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提高小组活动的实效性,训练学生的合作技
能。
3、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发展。
四、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概况
1、本次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在 3- —— 6 年级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中开展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2、本次研究的时间是 2006 年 5 月—— 2008 年 2 月
3、具体的研究方法:
准备阶段——调查法:调查对象是 3- —— 6 年级 200 名学生、调查的内容:
(1)、在课堂上,你愿意与其他同学合作吗? (2)你认为合作学习对于你
学习新知识的帮助大吗? (3 )、合作学习中遇到意见分歧时怎样表现? (4 )、
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在干什么?( 5)你们在课堂上经常进行小组合作吗?
(6 )你们小组的组员分工明确吗?如果分工明确,你愿意承担小组里的什么
角色?( 7 )你们小组的组员是怎样组合的? 同时对三至六年级学生现有的学
业水平、心理特征、个性专长等各方面进行调查,为分组做准备。
实施阶段——行动研究法: 根据教材及学生特点, 围绕课题目标, 通过学生
分组合作学习的操作, 不断丰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