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村整体情况调研报告.doc

发布:2017-01-14约4.39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村整体情况调研报告 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剡溪行政村位于XX县大演乡西部,与仙寓镇接壤,秋浦河的上游,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对剡溪村整体情况进行调研,有助于从宏观和微观上了解剡溪村的现状,为今后剡溪村的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基本资料。通过此次的调研,除了搜集各方面基本信息外,主要总结这些年来村里的发展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为剡溪村新农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二、调查时间、地点和方式 时间:20**年8月—2011年11月 地点:剡溪村 方式:资料查阅、走访村民与村干部 三、调查内容及分析 (一)基本村情 大演乡剡溪村位于大演乡西部,与仙寓镇接壤,秋浦河的上游。全村总面积约13.8平方公里,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到乡公路为柏油路。辖一、二、三、四组、秧田组、樟树组、联合组、和平组和同心组9个村民组,现有农户289户,人口1140人,劳动力866人。截止2011年底全村在册贫困人口804人,其中,五保人口103人,低保28户,64人(一类10户,20人;二类9户,20人;三类9户,24人)。 全村国土面积13.8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8度,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左右,年平均日照数为1700小时左右,这种气候条件适宜茶叶、苗木的种植。全村现有山场面积16200亩,耕地736亩(水田面积610亩,旱地面积126亩),有林地面积14100亩,茶园1150亩。根据本村特有的气候与地质条件,大力发展高效无性系茶园和苗圃事业,鼓励和引导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提高劳务收入。2011年人均纯收入为1882元。 (二)基层组织、村务公开 剡溪村建有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51名,其中女性6名,35周岁以上4人,60周岁以上13人,高中以上文化15人。剡溪村现有团支部1个,团员25名。农村财务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设有监委会,主要以黑板报、会议的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民政救助、财务收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公益事业等。实行公开制度,让村民了解上级政策以及村务情况,使村里的各项工作都透明化,在阳光下进行。 (三)基础设施建设 全村9个村民组已实施水泥硬化,通村公路4000米,组内道路尚待修建。渠道3000米,发展农村沼气71口,自来水入户289户,电话入户240户,新建村部及卫生室380平方米。农村住房楼房和老房子各占一半,盖楼房的比例逐年上升,截至2012年11月份,已有18户盖了新房子。 (四)卫生与文化教育事业 截至2012年11月份,全村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率已达到85%,有望达到更高标准。享受低保的有64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室和乡卫生院,全村现有2个卫生室,现有乡村医生2名,专科卫校毕业,村民小病就诊基本不用出村。 全村现有2所小学,拥有教师7名,从学前班到四年级,共有学生70名。全村建有农家书屋一所,方便学生借阅,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五)新农村建设 2009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和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和规划。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 以剡溪茶厂为中心,大力发展无性系茶叶;成立剡溪村苗木合作社以及百合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形式,村干部带头领导,带动村民致富。加大对村庄组内道路的硬化,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净化社会风气,减少村民赌博恶习。加大对村务的公开程度,实行民主管理。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自然灾害频繁,抵御灾害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弱, 因灾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突出。 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恶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尤其是部分群众虽然目前解决了温饱,但因脱贫标准不高,基础不牢,“靠天”吃饭现象突出,收入很不稳定,因灾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突出。 (二)村集体经济差,贫困人口数量多。 目前我村的贫困人口数量虽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由于村集体经济差,贫困人口的基数大,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且大多生活在边远山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脱贫致富的难度很大。 (三)农民收入不稳定、解决温饱的标准低。 农民大多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思想保守,观念较落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差,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低,种植结构单一,养殖业未形成规模,致使收入不稳定,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五、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上级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坚持开发式、开放式和开拓式发展方针,坚持发展工作到村到户,坚持村两委领导、主导,群众参与的发展工作机制,以贫困对象为主体,以改善基础条件、促进产业发展、提高人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