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表态发言.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公车改革表态发言
从车改困境看深化改革面临的几个问题 XX-09-0214:57:57 最近一个时期,几则公车改革的新闻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从有关报道来看,公车改革所面临的困境实际上也反映了当前深化改革遇到的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1.关于如何把握改革的时机问题。公车耗费了巨额的财政开支,并且滋生了许多腐败,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因此,早在1990年全国?两会?期间,有的政协委员就针对公务用车代价高昂提出了改革的建议。1997年,广东省首开我国公车改革试点。1998年9月,国家体改委制定了《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同时,浙江、江苏、湖南、重庆等省市也都开始了改革试点。XX年2月,中纪委十六届二次全会的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积极稳妥地进行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和公务员福利制度改革工作。?同年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改革领导干部职务消费的要求,并将公车改革纳入其中。随后,部分省、市将车改在全省范围内铺开,但终究未能形成一个被大家所认可的模式,甚至引发了颇大的争议,有的也就只好黯然叫停,于是车改便更多地停留在文件的规划里和人们的等待中。 1 一项被公认为弊端多多而且非改革不可的事物,改革规划了十来年来却难以推行,其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除了试点的结果不理想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就是难以把握好全面推进改革的时机,正像燃油税的改革必须等着石油价格暴跌之后才能平静出台一样。相比之下,车改涉及的利益关系更复杂,因此更应该慎重选择全面改革的时机。但是中国有一句老话,那就是?积重难返?,问题总是在其萌芽状态最好解决,时机并不总是单靠耐心才能等待到的,何况目前的公车使用现状赋予了官员过多的特权,这种特权给了不少官员一种难以替代的陶醉感,而且享用越久就越难以解脱,给群众带来的失望和不满情绪也就越强烈。因此,虽然车改并没有一个最后的期限,但早解决总比晚解决好。 依笔者之见,现在虽然不是车改的最佳时机,但仍然不失为一个适当的时机,因为现在进行车改,其动力较强,而阻力较小,而这往往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首先,从改革的动力来讲,去年我们先是经历了惨烈的汶川大地震,接着又迎来了奥运会的世纪盛举,可以说全民族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热情都被激发到一个空前的高度。现在又面临着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国家的财政收支平衡遭遇到近15年来最严峻的挑战,这对中央和地方的官员来说,都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压力。任何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责任心的政府官员,都应该把压力变为动力,发扬抗震救灾和奥运的拼搏精神,2 努力减少政府的行政成本,与群众一道共克时艰,这理所当然地就应包括通过积极推进车改以减少其庞大的开支。其次,从改革的阻力来说,现在不少地方的财力都捉襟见肘,需要政府官员在个人待遇上作出点牺牲,接受车改的阵痛,省下钱来保经济、保民生,这是十分合情合理的要求,官员们缺少拒绝的正当性。如果在国家有大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官员都不能舍弃一点个人的利益,而一旦当经济全面好转的时候,又有什么理由期待他们会甘心情愿地放弃既得利益呢?从另一方面讲,在这个时候进行车改,领导干部带头节约开支,本身就是对全国人民一种必要的表态,它可以激励人们同心同德、战胜困难,这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其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可以断言,在政府财政呈现高额赤字的情况下都不能下决心推进车改,往后的机会恐怕只会更加渺茫。即使因缺乏其他条件还不能全面推行车改,也应该以强有力的削减政府行政经费的手段,将公车使用费用至少缩减1/3,为今后的车改打好基础。 2.关于如何看待改革的共识问题。像其他一些改革一样,车改之所以进展缓慢,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缺乏改革的共识。从最早实行车改的浙江、广东,到最近颇引起媒体关注的杭州市和辽阳市宏伟区、弓长岭区,几乎所有的车改都引起了许多非议,非议的焦点就集中在车改是否能实行?货币化?补贴,特别是对货币补贴的标准存在极大的争议。弓长岭区3 委书记和区长的每年8万元的?车补?方案,就被舆论界和网民们痛斥为是?让改革成为疯狂掠夺者的遮羞布,助长其吞噬国家利益的嚣张气焰?,?‘车改’已成了少数地方官员吞噬纳税人钱财的一场‘盛宴’?。但是另一方面,弓长岭区的官员们也感到委曲:?不改我们的好处更多,在底下怎么造都没人管,反倒是改革了、公开了,倒要挨骂了。?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实情。 在今日的中国,由于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和利益矛盾的加剧,对同一改革事物有不同的标准和评价是非常正常的,要想完全取得改革的共识几乎是不可能。即使是在改革开放的起始阶段,如果不是邓小平力主?不争议?,很多改革措施都恐怕无法推开。因此,在如何评价车改的得失方面,我们只能在大的原则上统一思想,具体的改革措施还应在争议中进行,最终的结果只能让历史去检验,不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