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1997—2008年801经济学真题答案纯WORD文档.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2
PAGE 67
参考答案 中央财经大学199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政治经济学(60分)
一、解释下列经济范畴(每个2分,共10分)
l.资本有机构成: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是资本在物质形态方面的构成,即构成资本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之间的比例。在生产过程中,一定的资本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部分构成,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是由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的,所以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
从价值形态看,用于生产的资本是由不变资本两部分组成,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从根本上决定着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
2.领价制:指一个行业的价格通常是某一寡头根据自身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率先确定价格,其他寡头追随其后确定价格,又称价格领先制,相互勾结的寡头们通过协商产生领袖。作为领先制定价格的厂商往往在行业中最大,处于支配地位;或者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或者在掌握市场行情变化或其他信息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进而以协议的形式把这一价格规定下来。
3.社会主义市场运行机制: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形成的以价格、供求和竞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础的经济运行和调节的机理。由于市场调节是在供求关系的变动、市场信号的变化,以及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因此,人们往往约定俗成地把市场运行机制的内容分解为价格(包括利率、工资)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
市场运行机制有两个特点:一是调节的自动性。市场机制具有自动调节功能。这是因为,价格、供求和竞争这些因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动,都会引起另外一个因素的变动。市场机制依靠上述内部机理的启动,无须外部力量的帮助,就能自动地发挥其调节功能。二是利益的制约性。在商品经济运行过程中,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参加市场竞争的各个当事人的物质利益。市场机制则把商品生产者追求最大利润的动机同商品消费者追求最大效用的动机结合起来,以此来调节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
4.企业法人财产:指企业法人拥有的、独立于其创设人或成员的企业资产。法人拥有独立的财产是其具有法律人格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企业法人独立地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物质基础。企业法人以其财产为基础对外从事民事活动,以自己的财产为对价从别人那里取得财产;企业法人以其全部财产作为从事民事活动的一般担保,并以具体财产偿付其债务。拥有独资的财产也是法人区别于其他经济组织的主要根据之一。在法律上,任何法人都要有独立财产,只不过因各类法人的情况不同,对独立财产的具体要求不同;但这均不妨碍法人财产的独立性。也正是由于法人财产制度的极端重要性,我国《民法通则》也明文规定法人应当具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这就是我国法人独立财产制的民法渊源。民办学校从作为法人起,就享有对民办学校的法人财产权。
企业的资产控制权是指独立自主地(即不需要征得其他经济主体同意或批准)用企业资产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的权利,它是控制企业的最基本的利。企业资产的控制权,是作为企业法人所具有的财产权利,故又称为法人财产权。
5.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指国民收入被创造出来后,首先要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内进行分配。在初次分配过程中,国民收入的具体分解在不同所有制经济中是不尽相同的。但无论具体分解有什么不同,最终都可以概括为国家集中的纯收入、企业收入和劳动者个人收入三个部分,这便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三种基本的原始收入。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ABE 2. CDE 3.ABCD 4.D 5.ABD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回答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联系和区别。
答:(1)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引起的,而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的条件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那些首先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个别劳动时间的企业,就会使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其所生产的商品仍按照社会价值出售,因而多得一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也是由工人的劳动创造的。
(2)两者的联系。从个别资本家来看,出于对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的追求,他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当所有的资本家都仿效这一做法,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时,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就消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