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教基 [2001]28号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经国务院同意的《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纲要(试行) 》,我部决定从 2001 年秋季起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现将供试验区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并根据实验区的实际
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计划,进行组织实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到我部基础教育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〇〇一年十一月十九日
附件: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构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
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 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 旨在适应儿
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三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德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增强社会责任感, 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国家通过设置供选择的分科或综合课程,提供各门课程课时的弹性比例和地方、学校自主开发或选用课程的空间,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农村普通中学试行 “绿色证书 ”教育 ,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课程设置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年 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思想品
思想品
思想品德
德
德
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
历史与社会
生活
(或选用历史、地理)
课
科学
科学
(或选用生物、物理、化学)
语
语
语
语
语
语
语文
语文
语文
程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数
数
数
数
数
数
数学
数学
数学
门
学
学
学
学
学
学
类
外
外
外
外
外语
外语
外语
语
语
语
语
体
体
体
体
体
体
体育与
体育与
体育与健康
育
育
育
育
育
育
健康
健康
艺术
(或选择:音乐、美术)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地方与学校课程
表二:
一 二
品德
与 品德与
课 生活
生活
程
门
类
语
语文
文
数
数学
学
体育 体育
周总课
时数 26 26 (节)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年 级
九年课时
总计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比例 )
品德 品德 品德
思想
思想
思想
品德与
与
与
与
7~9
社会
品德
品德
品德
%
社会 社会 社会
历史与社会
3~4
(或选择历史、
%
地理)
科
科
科
科 学
7~9
科学
(或选择生
学
学
学
%
物、物理、化学)
语文
语
语
语
语文
语
语
20~2
文
文
文
文
文
2%
数学
数
数
数
数学
数
数
13~
学
学
学
学
学
15%
外语
外
外
外
外语
外
外
6~8
语
语
语
语
语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