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天然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发布:2017-03-12约字共8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天然气建设项目 总论 1.1编制依据 《丰县县志》、地方规划及与本工程相关的其它资料。 1.2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背景 “八五”以来,我国天然气发展势头强劲,储量的快速增长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天然气产量徘徊不前的局面。天然气利用方兴未艾,全面启动。陕京输气管线、“西气东输管线等大型工程的建成投产,川气东送输气管线、中缅输气管道工程的建设,进口天然气干线管道工程和引进LNG项目的顺利建成等,标志着21世纪中国天然气大规模开发和消费的时代的到来。 天然气与煤炭、石油并列为世界能源的三大支柱,是当今世界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除石油、煤炭以外,唯有天然气可实现低成本、大面积开采,且运输和储存技术已十分成熟,其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家用燃料和石油化工原料,而且已被公认为是一种廉价、清洁、安全、高效的车用燃料。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其储量大、清洁、高效而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天然气替代石油已成为当今世界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1.2.2符合国家和行业发展规划及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 1 改善生态环境迫切需要大力推广城市天然气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近年来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家把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城市燃料结构作为环保工作的一个重点。天然气的引进为促进环保工作的深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也将为改善丰县大气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天然气作为优质清洁能源,与煤炭和重油比较,燃烧天然气产生的有害物质将大幅度降低,如以天然气代替燃煤,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80~90%,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减少52%。 2 经济社会和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中国600多个城市已建有天然气管网,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全国65%的城市有可能利用天然气。丰县地区要实现城市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市燃气化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城市管道燃气项目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对夯实市政基础设施,开拓其丰富的国际商贸旅游城市场,减少大气污染,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3 推动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丰县天然气利用工程的建设,能够极大地促进城市天然气利用,改善投资环境,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能够为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能源保障,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增加城市发展动力,能够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 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管道燃气作为一项先进、可靠的供气技术,解决了瓶装石油液化气分散经营、安全性差的弊端,具有清洁、安全、经济的优势。特别是以天然气为气源的管道燃气,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将得到快速发展。 结合邵东地区资源供给情况,对用气市场进行分析,提出丰县下游天然气利用工程,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1.2.3 管道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丰县近年来经济建设得到全面发展,县城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配套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其能源需求总量不断增长,尤其对是清洁能源的需求。特别是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生产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区域经济互补和产业协作的加强,都将对能源质量和效率、效益提出更高要求。 因此丰县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的建设,将能完善和优化现有邵东的能源结构,确保对丰县现有天然气用户的正常供应,并满足县城对天然气不断增长的需求,更好的保障县城各类用户的用气。 综上所述,为保障丰县地区用户用气,开展丰县下游天然气工程势在必行。 1.3研究目的和范围 1.3.1 研究目的 本可研报告根据天然气资源及市场的条件,通过对线路方案的优选、主要工艺参数和工艺方案的优化,提出一个经济合理、生产安全可靠满足规划要求的建设方案。通过经济评价,较全面地反映出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为决策部门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 1.3.2 研究范围 1)配气站-下游用户输气管道; 2)新建15座计量站。 3)配套的公用工程及公用设施; 4)投资估算。 1.4编制原则 1)符合国家相关等标准、规范和条例等要求。 2)工程符合总体规划,设计规模做到近、远期相结合。 3)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工艺先进且简单实用,方便管理。 4)施工方便,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1.5遵循的主要标准规范 本报告采用的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规定包括有国家及行业法规、管道线路及工艺部分的标准规范、管道防腐部分行业标准规范、自控及仪表部分的标准规范、建筑部分标准规范、环境及安全部分的标准规范、相关规定等。主要列举如下: 1.5.1 国家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主席令第77号(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198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主席令第39号(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