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心理学第五讲-真实验(二)-多因素实验设计.ppt

发布:2025-04-03约3.84千字共8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可检验的假说A因素的处理效应等于0H0:aj=0B因素的处理效应等于0H0:βk=0AB两因素的交互作用为0(aβ)jk=0区组效应等于0H0:πi2=0汉字的频率和声旁规则性是否影响读者的阅读速度自变量:2字频(高频、低频)×2声旁规则性(规则、不规则),四种处理水平的结合无关变量(区组变量):视觉简单反应时被试:100名中学生,按简单反应时成绩分为25个区组,每个区组的4名学生,随机分配每个区组内的一名学生接受一种实验处理的结合实验材料:160个汉字,每种处理水平40个汉字因变量:阅读汉字的反应时(每名被试阅读40个汉字的平均反应时)平方和的分解与计算SS总变异=[ABS]-[Y]=446470SS区组=[S]-[Y]=187061.5SS处理间=[AB]-[Y]=96223.76SSA=[A]-[Y]=52624.36SSB=[B]-Y=27622.44SSAB=[AB]-[Y]-SSA-SSB=15976.96SS残差=SS总变异-SS区组-SSA-SSB-SSAB=163184.74平方和的计算平方和的分解SS总变异=SS处理间+SS处理内=(SSA+SSB+SSAB)+(SS区组+SS残差)字频:F(1,72)=23.22,p0.001规则性:F(1,72)=12.19,p0.01交互作用:F(1,72)=7.05,p0.05区组:F(24,72)=3.44,p0.01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重复测量一个因素的两因素实验设计)两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平,如p×q个处理水平ACB两个自变量一个是被试内变量,另一个是被试间变量所需被试量:N=np,n是接受同一实验条件的被试的数量,p是被试间变量的水平数基本特点适合使用混合设计的情形1两个变量中有一个是被试变量时,如被试的性别、年龄、能力等2某个自变量的处理会对被试产生长期效应时,只能作为被试间变量3可行性考虑:完全随机设计所需被试量大;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重复测量的次数太多4研究者对被试内变量的效应以及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更感兴趣:被试间因素的处理效应与被试的个体差异相混淆,结果的精度不够好将被试随机分配到被试间变量的各个水平,使每个被试接受与被试间变量的某一水平相结合的被试内变量的所有水平2A(a1,a2)×3B(b1,b2,b3)的实验设计,6个处理水平,A因素是被试内变量,B因素是被试间变量6名被试,随机分配到B因素的三个水平上,每个水平两名被试,每名被试接受A因素的所有水平的处理适合检验的假说A因素的处理效应等于0H0:aj=0B因素的处理效应等于0H0:βk=0AB两因素的交互作用为0(aβ)jk=0汉字的频率和声旁规则性是否影响读者的阅读速度自变量:2字频(高频、低频)×2声旁规则性(规则、不规则),四种处理水平的结合,字频是被试间变量,声旁规则性是被试内变量实验材料:160个汉字,每种处理水平40个汉字被试:50名中学生,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名,一组只阅读高频字,包括高频-规则字和高频-不规则字,一组只阅读低频字,包括低频-规则字和低频-不规则字因变量:阅读汉字的反应时(每名被试阅读40个汉字的平均反应时)计算表及基本量的计算平方和的分解SS总变异=SS被试间+SS被试内=(SSA+SS被试(A))+(SSB+SSAB+SSBX被试(A))平方和的计算SS总变异=[ABS]-[Y]=446470SS被试间=[AS]-[Y]=292600SSA=[A]-[Y]=52624.36SS被试(A)=SS被试间-SSA=239975.64SS被试内=SS总变异-SS被试间=153870SSB=[B]-Y=27622.44SSAB=[AB]-[Y]-SSA-SSB=15976.96SSBX被试(A)=SS被试内-SSB-SSAB=110270.6字频:F(1,48)=10.526,p0.01规则性:F(1,48)=12.024,p0.01交互作用:F(1,48)=6.955,p0.05SS被试(A)的实质:类似于一个完全随机实验中的SS组内SS组间=[A]-[Y]=105248.72SS组内=([AS]-[Y])-([A]-[Y])=479951.28SS组间/2=SSA=52624.36SS组内/2=SS被试(A)=239975.64SSBX被试(A)的实质分别计算B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