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开发ADO数据库组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0章 开发ADO数据库组件
10.1 ADO组件概述
10.1.1 COM组件原理
第2章我们对COM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简单介绍,这里有必要对COM组件的一些问题再进行深入的认识。
COM组件是面向对象的组件模型,对象是非常活跃的元素,我们也把它称为COM对象。组件模型为COM对象提供了活动空间,COM对象以接口的方式提供服务,我们把这种接口称为COM接口,进行COM组件的开发不仅开发COM对象本身,更重要的是为外部提供COM接口。
在Windows操作系统里,COM组件是一个DLL(动态链接库),或者是一个EXE(可执行应用程序)。一个COM组件往往提供多个COM对象,每个对象又有多种COM接口。例如我们前面使用的ADO组件就是一个DLL,而我们最熟悉的Microsoft Office应用家族里的WORD则是一个EXE形式的COM组件。
COM组件可以被普通的应用程序使用,我们称这个应用程序为组件的客户程序。COM组件也可以被组件所使用,我们在10.1.2节里将对COM之间的调用进行详细描述。
当另外的组件或者组件的客户程序调用COM组件的功能时,它需要首先创建一个COM对象,或者通过其它途径获得COM对象,然后通过该对象提供的COM接口调用它所提供的服务。当所有的服务结束后,如果客户程序不再需要这个COM组件了,那么它应该释放对象所占用的资源,包括对象本身。
10.1.2 ADO组件模型
ADO是采用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COM组件模型,对象和客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作为客户/服务器模型里的元素展开的,然而,COM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客户/服务器模型,客户和对象之间可能有一些功能的重新分配,比如,客户可能帮助COM对象进行某些操作。COM组件已经可以非常灵活地使用这个模型。
我们来看一看COM组件的客户与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图10-1(a)中,客户和对象之间只是一种简单的客户/服务器结构;在图10-1(b)中,对象2既为客户提供服务,也为对象1提供服务,这时对象1就称为对象2的客户,在这样的模型中,对象1由客户直接创建,而对象2既可以由客户创建,也可以由对象1创建;图10-1(c)和10-1(d)表示了两种重要的对象重用结构,分别称为包容(containment)和聚合(aggregation)。对于客户来说,他只知道对象1的存在,而不知道对象2的存在,但是对象1在实现某些功能时,调用了对象2的服务。包容和聚合的不同在于,在图10-1(c)所示的包容结构里里,对象2的功能由对象1直接调用,对象1得到对象2的服务后再把结果传递给客户,而在图10-1(d)所示的聚合结构里里,对象1只是简单地把对象2的句柄传递给客户,由客户执行对象2的功能。
(a) (b)
(c) (d)
图10-1 COM的组件对象模型
我们在开发ADO组件的时候通常都是采用图10-1(c)的模式,这样,客户对对象2可以没有任何认识,但是仍然可以得到对象2的服务。下面对包容和聚合两种重用模型的实现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包容
假定我们已经实现了一个COM对象,不妨称之为对象A,它实现了接口ISomeInterface,但是后来有了新的需要,我们要实现另一个对象,我们称之为对象B,它既要实现一个扩充的ISomeInterface接口,又要实现其他的接口,例如接口IOtherInterface,因此我们考虑在实现对象B实现的过程中重用对象A的接口,只要在实现对象B的时候增加新的功能就可以了。最简单的想法就是在实现对象B的ISomeInterface接口时调用对象A的接口ISomeInterface,从而实现对象B的ISomeInterface接口功能。这时对象A对于客户是不可见的,客户当然也没有必要关心对象A了,这就是一种包容方式的重用模型,这种模型的实现过程可以用图10-2表示。
图10-2 包容方式的对象重用模型
从图10-2可以看出,对于对象B来说,它本身既是一个COM对象,又是对象A的一个客户,因为它调用对象A的功能服务。对象B不再重复实现对象A已经实现的功能,而是直接调用对象A提供对外的功能服务,而对象B的客户根本就不知道这一点,可以说对象B的客户是最大的受益者,它得到了全面的功能服务。
聚合
假定我们要实现一个对象B,它支持两个接口:ISomeInterface和IOtherInterface,同时我们发现对象B所提供的ISomeInterface接口功能在对象A里已经有了完整的实现,不需要任何修改即可以满足对象B的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