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传染病消毒隔离技术概要.ppt

发布:2017-03-04约1.31万字共10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消 毒 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隔离防护 隔离技术 职业防护 在消毒、隔离和治疗过程中要做好防护工作,尤其是医护卫生人员要提高认识。 职业防护 ③坚持首诊负责制,一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应立即收治到专门的留观室,留观室之间应相互隔离; ④医院要重视消毒隔离工作,要定期做好消毒监测,保证消毒效果; ⑤要做好预防院内感染发生的各项综合措施,医务人员要增强体质,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⑥医院内所有病区都要注意环境卫生、通风换气,做好消毒、清洁工作。 隔离技术主要内容 划分: 1.清洁区: 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2.半污染区: 可能被污染的区域。 3.污染区: 被污染的区域。 要求: 1.患者不可进入清洁区;工作人员须穿隔离衣工作;物品应有明显标记。 2.传染区隔离单位的设置 传染病区与普通病区应分开设置。 隔离技术主要内容 一般消毒隔离 终末消毒处理 病室、病床前应挂标记;门口有消毒液浸湿的脚垫,挂有隔离衣、洗手设备用避污纸。 工作人员穿好工作帽、口罩、穿隔离衣前须备齐所须物品;穿隔离衣后才能进入隔离室,并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就医顾客接触的所有物品及排泄物均须严格消毒。 病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医疗器械及用品按规定消毒。 按病种使用医疗器械,污染物品不得在清洁区,护士更换护理对象时均应洗手。 严格执行陪伴和探视制度。 隔离知识宣教。 患者的终末处理: 洗澡、用物消毒; 尸体——消毒液擦洗——消毒棉球填塞开口处 病室的终末消毒: 熏蒸、暴晒、紫外线消毒 戴手套的指征(2) 在接触病人粘膜组织或者破损皮肤时必须戴干净的手套 —即使该组织被感染 —接触 粘膜 或破损皮肤前须没有接触其他人或物 —对于婴儿和儿童更须注意手套的清洁 处理被污染的设备时需戴清洁手套 戴手套的指征(3) 在可能接触病人潮湿部位或没有破损的皮肤时,应使用合适的手套 —可以是普通手套, 经过消毒处理的或者外科手套,用于处理被污染的设备 —使用的手套要足够长来覆盖可能暴露的部位 在可能血液接触或者可能刺破皮肤的情况下要戴手套保护工作人员的手 护面罩 对整个面部能起到防护作用,可防止血液滴粒或其它感染性物质飞溅到眼睛,鼻子,口腔或面部的其它部位。 口罩 保护口和鼻的粘膜;提供有限的空气预防能力。 戴口罩的指征 在进行抽吸、外科手术和口腔治疗等操作中可能发生体液或血液飞溅到口、鼻或眼睛黏膜时。 接触呼吸道、飞沫传播的传染病病人。 自己患呼吸道疾病如咳嗽或打喷嚏时。 戴口罩的程序 先将鼻夹帖在鼻梁上; 将口罩上端的系带系在头后或耳后; 拉下口罩的下部遮盖住口和下巴; 系下端系带系于颈后; 将鼻夹压向鼻梁,使紧贴面部直至舒适 口罩变潮湿、难呼吸和有破损时更换; 接触或摘除口罩前要洗手; 离开房间前将用过的口罩防入医疗垃圾桶内。 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 佩戴口罩前后都必须清洁双手 要让口罩紧贴面部 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 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 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 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 目的: 保护工作人员和病人 ;避免相互间交叉感染;避免无菌物品或无菌区域被污染。 脱隔离衣的口决: 松开腰带解袖口,套塞双袖消毒手。 解开领扣退双袖,对肩折领挂衣钩。 以 类 目 为 特 点 标准预防 (所有病人) 基于传播的预防(对特殊病人) 美国环保局(EPA)准则 A级(蒸汽或气体防护) B级(液体飞溅防护) C级(微粒或液体飞溅防护) D级(无危害防护) A级(蒸汽或气体防护) 呼吸保护的最高等级。 带呼吸装置的全封闭化学防护服。 一般来说,化学危险物通过皮肤吸收后,具有较高的蒸汽压力和毒性或致癌性。 工作条件具有较大的潜力(可能性),可暴露于极高浓度的化学飞溅液体和浸液或者化学蒸汽下。 情况可包括未知的化学物或化合物(HazMat )。 雇主应当核实:通过确定评估的工作场所的书面证明书,对必需的工作场所危险进行了评估;证明评估已经进行的人员;危险评估的日期;以及那些证明危险评估的文件。 B级(液体飞溅防护) 具有与A级相同的呼吸保护等级。但是,所需的皮肤保护程度低于A级。 B级防护允许着装者某些部分的皮肤暴露。以前,B级防护服包括一件套或两件套并在衣服外配有自给式正压空气呼吸器(SCBA)的全套服装。单独使用的手套和皮靴在接口处应是“捆绑的”或“密封的”,以尽可能减少化学渗透。 当前趋势是使用非“气密”、密封式服装作为B级服装。 皮肤吸收后不会产生剧毒或致癌的蒸汽或气体类化学物质 暴露情况一般处于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