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古诗文理解性默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八年级语文上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桃花源记》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描写桃花源中的景物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生活环境美好、土地肥沃的句子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描写桃花源社会风尚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桃花源记》中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陋室铭》
1. 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
2.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 写居室环境恬静、雅致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4. 写与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 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 与“孔子云,何陋之有”相呼应的核心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 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8.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 文中点睛之笔、突出主旨与“惟吾德馨”相呼应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10.?? 《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爱莲说》
1. 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 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 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出淤泥而不染__,濯清涟而不妖__”。
4. 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5.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6.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庄重,清高,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 “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
《大道之行也》
1. 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与之相近的语句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 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务: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社会制度是公有制:天下为公。实行民主选举,即选贤与能。
3. “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大同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 “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 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的基本特征:
(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爱,天下亲如一家: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
《杜甫诗三首》???????????????? 《望岳》
1. 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 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3. 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1.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承上启下,表明诗人作者移情于物,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 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1. 表明捕吏如狼似虎的蛮横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 表明战争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