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产品知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1. 各厂家份额 培训课程代码 P-L06 当两种金属(通常是性质有差异的金属)浸没于电解液之中,它们可以导电,并在两极之间产生一定电动势 1. 电池概念 电池-- 一种电的存储装置。可以有各种形状、大小、电压和容量的电池。 电能 化学能 v =1个单体 具有更高 正电动势的极板 定义为正极板 12v - + - + 12v =24v 负极板 正极板 6个单体=12 V铅酸蓄电池 正极:二氧化铅(PbO2) 负极:铅(Pb) 电解液:硫酸(H2SO4)溶液 蓄电池通过串联获得所需电压; 通过并联获得所需容量。 2. 铅酸蓄电池 构成2V 电动势单体 3. 铅酸蓄电池两种基本类型 ◆开口排气式(富液式) Flooded Battery (or “wet type” or “open vented type”) ◆阀控(密封)式 VRLA Battery (Valve Regulated Lead-Acid Battery) 开口排气式 较早的技术 需要单独的电池房 定期维护 需要额外的安全防护 贮存/使用保持直立状态 接线数量可能较大 10. 两类蓄电池比较 阀控式VRLA 氧气复合技术 可直接在办公环境中使用 低维护--“免维护” 滤酸防爆,较安全 贮存/使用可为任意方向 可在负载内部或邻近使用 ○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已于许多使用领域取代了开口排气式 11. VRLA电池分类比较 AGM电池 ● 高比能(按体积或重量) ● 可快速充电 ●可适应低温运行环境 ?中等深度放电 ?高温影响 GEL电池 ● 适合深循环放电 ● 可适应高温运行环境 ●适于小电流放电模式 ?早期无氧复合反应 ?氧气通道的随机性 ◆ AGM--Absorbent Glass Mat 12. 铅酸蓄电池的发展(1) ●1859年:G.Plante发明铅酸蓄电池。 ● 1881年: C.Faure发明涂膏式极板。 ● 1957年:西德Sonnenschein公司发明胶体铅酸蓄电池。 ●1971年:美国Gates公司首次将超细玻璃纤维(AGM)用于密封铅 酸电池中,实现了铅酸蓄电池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 70年代末期:美国GNB公司,英国Chloride公司,日本YUASA株式会社等先后申请了吸收式密 封铅酸蓄电池技术专利。 ● 80年代:欧洲电信部门数据通信网络启用分散式供电方案,要求基础电源设备与通信设备同装一室, 刺激了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发展。 13. 铅酸蓄电池的发展(2) ● 我国VRLA电池的研制和生产始于80年代末,到1996年已有大小厂家400多家,具有较大规模的有40多家。 现状:1、实力相差悬殊 2、质量鱼龙混杂 3、国产品牌在网上应用占绝对优势 1. 常用符号、术语(1) C10——10h率额定容量A·h,数值为1.0 C10 C3——3h率额定容量A·h,数值为0.75 C10 C1——1h率额定容量A·h,数值为0.55 C10 Ct——蓄电池实测容量A·h,是放电电流I(A)与放电时间t(h)的乘积 Ce——在基础温度(25℃)条件时的蓄电池实际容量, A·h I10——10h率放电电流, 数值为1.0I10(A) I3——3h率放电电流, 数值为2.5I10(A) I1——1h率放电电流, 数值为5.5I10(A) 2. 常用符号、术语(2)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 蓄电池正常使用时保持气密和液密状态,当内部气压超过预定值时,安全阀自动开启,释放气体,当内部气压降低后安全阀自动闭合,同时防止外部空气进入蓄电池内部,使其密封。蓄电池在使用寿命期间,正常使用情况下无需补加电解液。 安全阀--具有自我开启和再闭合功能,保持蓄电池气密性和液密性,防止外部空气进入蓄电池内部和内部酸雾排出,但又不允许蓄电池内气压超过预定值的装置。 额定容量--在规定的条件下,蓄电池完全充电后所能提供的由制造厂标明的安时电量。 完全充电--当蓄电池内所有可利用的活性物质都已转变成完全充电的状态。 耐过充电能力--完全充电状态后的蓄电池能承受过充电的能力。 防爆性能--蓄电池内部产生的可燃性气体逸出后,遇到蓄电池外部的明火时在蓄电池内部不引燃、不引爆。 防酸雾性能--蓄电池在充电时,抑制其内部产生的酸雾向外部泄放性能。 YD/T799-2002: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信息产业部通信行业标准 1。 蓄电池基础知识 1.5 蓄电池使用 1. 蓄电池使用环境和使用条件 ◆ 使用环境温度范围:-15℃~+45℃; ◆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