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金融改革的空间有多大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3
滨海新区金融改革的空间有多大等
滨海新区的金融改革一直为世人所瞩目。那么,滨海新区金融改革究竟有着多大的发展空间?实际操作起来又怎样?相信这是很多人心头的困惑。记者就此采访了虚拟经济研究专家、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刘骏民教授。
中国正进入泡沫经济状态
刘骏民习惯于在一个动态的大格局中来观察和审视事物。他先与记者分享了自己对眼下中国经济发展大局的看法。他说,现在媒体报道比较多的是中国经济会不会重蹈当年日本经济的后尘必然步入泡沫化,我个人的看法,应该是不会的。但无可否认,中国正进入泡沫经济状态。
记者:那么泡沫经济和虚拟经济究竟有着怎样的区别呢?
刘骏民:必须要把泡沫经济和虚拟经济区分开来。泡沫经济主要是指资产价格不断上升,最终导致价格泡沫破灭。而经济虚拟化则是金融资产的品种和数量不断膨胀,资产价格上升却不是主要的。虚拟化的经济不是靠资产价格的泡沫来赚钱,而是要靠金融杠杆来赚钱:一是靠金融杠杆将稳定或较稳定的收人流放大为资产,这就可以创造出巨大的货币利润;二是在二级市场上(主要是各种债券二级市场上)通过金融杠杆买卖资产,可以将微小的价格波动放大为巨大的货币收入。
美国经济的虚拟化不是日本经济的泡沫化。美国经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逐步债券化即虚拟化,这是其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虚拟化有助于实现其国内资源和个人收支的最佳配置。当然美国经济的债券化也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分不开。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元不再承诺兑换黄金,各国央行持有的美元储备便不能在美国兑换黄金,而去买美国政府的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替代黄金成了支撑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支柱。只要有足够的债券、股票以及其他金融资产,足以替代黄金就能应付来自境外美元回流的压力。这个情况下,撑着美元的资本地位的是什么呢?显然是资本市场,而且不是股票市场,而是债券市场和其他的资本市场,美国因此才有可能变成一个资本为核心的大国,才能做强……引发此轮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是美国对虚拟经济的疏导和监管没做好,导致金融杠杆断裂。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的大量外汇储备使其国内资金充斥,资产价格持续上涨,同时日本持续顺差导致日元升值压力也不断增强。当时的日本政府采取的措施不是积极向外疏导日元,而是设法挡住美元入境和向外输出美元,使得日元在国际上的供应量偏少,没有压制住日元升值的趋势,结果资产价格泡沫破裂,日本国内实体经济衰退。
金融危机之于美国,主要是金融杠杆的断裂。而对日本来说,则主要反映为资产泡沫的破裂。
记者:人们担心中国会重蹈日本当年的覆辙,也是担心国内资产泡沫破裂伤及实体经济。
刘骏民:眼下中国出现的问题是流动性膨胀。外汇储备快2万亿美元,相当于发了15万多亿的人民币,可我们全国的M1加在一起才16万亿人民币。所以说,整个流动性膨胀,在国内很大原因是因为外汇占款造成的。标志国内人民币贬值,国际在升值。国内的资金量太大,必然导致投机活动风行。区分投机还是投资很难,但区分金融投机还是实体经济投机并不难。很显然中国目前实体经济的投机较金融投机要少得多。货币如水,总得找出口呀。可眼下咱们国内的金融投机品种少之又少,于是各种怪现象都出现了:大蒜抽风似地疯涨了一阵子,海南房地产翻着筋斗往上窜……
记者:说到中国的房地产,很多人说是越来越看不明白了。
刘骏民:其实很好懂。现在天津市中心100万元或许只能买50多平米的房子吧,可如果租一套同等面积的房子呢,月付也就两三千元,几十年算下来,买房子肯定比租房子贵。可为什么很多人宁愿买房不去租房呢,这是因为他们买房子更多的是为了资产投机。我们政策采取的方法是有问题的,是堵,是对冲,这解决不了问题。一定要打开渠道,要疏导,譬如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提供足够多的金融产品。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是逼着中国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记者:好像2006年的时候在一次滨海新区金融创新座谈会上,您就提过滨海新区应大力发展债券、期货等,着力打造虚拟经济的交易平台。
刘骏民:没错。发展债券市场,是被逼出来的,是中国不得不走的一条路。这是个规律。如果不按照规律来办,经济就会出问题,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出问题――那就是规律在起作用啊。以债券市场为主的资本市场最大的功能是吸收多余的流动性,是流动性的“储备池”,能起个疏导投机资金的作用。只要债券市场起来了,各种问题,像房地产、物价、人民币国际化等等,自然也就好解决了。
记者:那为什么中国的债券市场就是起不来呢?
刘骏民:因为认识上没到位,因为没有杠杆化。人们总是担心一发展金融就会出风险,此轮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让一些人的胆子变得更小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