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客户端装维服务岗位认证教材模块一基础知识以太网技术.doc

发布:2017-04-20约4.66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以太网技术 中国电信接入网维护及装维技能竞赛教材编写小组编制 以太网技术  PAGE 7 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289976331 第1章 以太网概述  PAGEREF _Toc289976331 \h 2  HYPERLINK \l _Toc289976332 1.1 以太网起源  PAGEREF _Toc289976332 \h 2  HYPERLINK \l _Toc289976333 1.2 以太网发展及标准协议  PAGEREF _Toc289976333 \h 2  HYPERLINK \l _Toc289976334 1.2.1共享式以太网传输介质  PAGEREF _Toc289976334 \h 2  HYPERLINK \l _Toc289976335 1.2.2 标准以太网  PAGEREF _Toc289976335 \h 2  HYPERLINK \l _Toc289976336 1.2.3 快速以太网  PAGEREF _Toc289976336 \h 3  HYPERLINK \l _Toc289976337 1.2.4 千兆以太网  PAGEREF _Toc289976337 \h 4  HYPERLINK \l _Toc289976338 1.2.5万兆以太网  PAGEREF _Toc289976338 \h 6  HYPERLINK \l _Toc289976339 第2章 LAN组网介绍  PAGEREF _Toc289976339 \h 7  HYPERLINK \l _Toc289976340 2.1 IP网络结构  PAGEREF _Toc289976340 \h 7  HYPERLINK \l _Toc289976341 2.2 数据网络的分层结构-组网模型  PAGEREF _Toc289976341 \h 7  HYPERLINK \l _Toc289976342 2.3 宽带接入组网结构  PAGEREF _Toc289976342 \h 8  HYPERLINK \l _Toc289976343 2.4 LAN典型组网应用  PAGEREF _Toc289976343 \h 8  第1章 以太网概述 1.1 以太网起源 以太网最初是由Xerox公司开发的一种基带局域网技术,使用同轴电缆作为网络媒体,采用载波多路访问和冲突检测(CSMA/CD)机制,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0Mbps。 以太网被设计用来满足非持续性网络数据传输的需要,而IEEE 802.3规范则是基于最初的以太网技术于1980年制定。以太网版本2.0由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Intel和Xerox三家公司联合开发,与IEEE 802.3规范相互兼容。 以太网发展及标准协议 1.2.1共享式以太网传输介质 在共享式以太网之时,使用一种称为抽头的设备建立与同轴电缆的连接。须用特殊的工具在同轴电缆里挖一个小洞,然后将抽头接入。此项工作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任何疏忽,都有可能使电缆的中心导体与屏蔽层短接,导致这个网络段的崩溃。同轴电缆的致命缺陷是:电缆上的设备是串连的,单点的故障可以导致这个网络的崩溃。 10Base5:粗同轴电缆(5代表电缆的字段长度是500米) 10Base2:细同轴电缆(2代表电缆的字段长度是200米) 在共享式以太网中,所有的主机都以平等的地位连接到同轴电缆上,但如果以太网中主机数目较多,则存在以下严重问题,其中介质可靠性差是共享式以太网的主要问题。 介质可靠性差 冲突严重 广播泛滥 无任何安全性 1.2.2 标准以太网 标准以太网(10Mbit/s)通常只定位在网络的接入层,新一代多媒体、影像和数据库产品很容易将10Mbit/s运行的以太网的带宽吞没。10Mbit/s的以太网可以实现100m距离的连接。 模型分类网络定位接入层最终用户和接入层交换机之间的连接汇聚层通常不使用核心层通常不使用 80年代末期,非屏蔽双绞线(UTP)出现,并迅速得到广泛的应用。UTP的巨大优势在于: 价格低廉; 制作简单; 收发使用不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