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标准化建设制度抢救流程及制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孕产妇管理制度
一、掌握辖区内孕产妇情况,实行孕三月建卡登记,建立妇幼保健服务手册。
二、提供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服务(孕3~7月每月检查1次,7~9月每月检查2次,孕9月后每周检查1次,新法(住院)接生,产后访视3次以上)。
三、开展高危妊娠筛查、孕产妇死亡监测。
四、开展母乳喂养知识宣传。
五、作好表、卡、册的登记、归档、统计、上报。
例 会 制 度
一、乡(镇)卫生院每月召集村妇幼保健院人员召开1次例会。
二、市每半年召集乡(镇)卫生院妇幼人员召开1次例会。
三、例会内容:
传达上级会议精神;收集交流妇幼卫生信息;安排布置工作;组织业务培训。
报 表 制 度
一、村妇幼人员及时向乡(镇)妇幼人员报告该村孕产妇和出生、死亡情况。
二、乡镇卫生院按照要求及时准确向卫生局和市妇幼保健院报送各种表、卡、册。
登 记 制 度
一、掌握辖区内结婚、孕产妇、0-6岁儿童、育龄妇女、出生及儿童死亡情况。
二、做好儿童出生及保健管理登记、孕产妇及保健管理登记、计划生育手术登记、高危妊娠及转诊登记、妇女病普查登记、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死胎死产登记、育龄妇女及孕产妇死亡登记。做好各种表卡册的保管并认真填写,记录及时完整、准确,按时统计上报。
药品管理制度
一、病房的药品,根据需要保持一定基数,便于临床应急使用,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取用。
二、病房的药品种类与性质,如针剂、内服、剧毒药等,应分别放置,每月检查,并指定专人负责领取及保管。
三、定期清点,检查药品质量,防治积压、变质。如发现变色、沉淀、过期或药瓶标签与瓶内药品不符,标签模糊或经涂改,不得使用。
四、抢救药品应全院统一编号排列、定位、定量存放于抢救车上或专用抽屉内并加锁,保持一定基数,每日检查,用后及时补充,保证随时限用。
五、病员个人的贵重药品,应写明床号、姓名、单独存放,不用时及时退回药房。
六、毒、麻、限、剧药应设专用抽屉存放并加锁,专人保管,保持一定基数,用后由医生开专用处方向药房领回,并作登记,每天交接班时必须清点。
产前检查制度
一、检查次数不少于五次,高危孕妇应适当增加次数。孕3~7月每月检查1次,7~9月每月检查2次,孕9月后每周检查1次,新法(住院)接生,产后访视3次以上。
二、产前检查各期的重点:早期检查决定是否适宜妊娠中期检查观察胎儿宫内生长发育情况,筛出高危孕妇重点监护;晚期检查,防妊娠并发症,确定分娩方式。
三、产前检查重点内容:
1、问:初诊问末次月经、孕产史、病史,有否头痛、眼花、阴道出血,其它不适等。
2、查:全身体查,化验查尿常规、血色素、肝功,必要时做尿糖。
3、看:初诊看身高,有否肢体和脊柱畸形,有否水肿及程度(轻:下肢肿;中:腹壁肿;重:全身肿)。
4、摸:摸清胎位、胎儿大小、宫高、临产前胎头是否入盆。
5、听:胎心跳动次数、位置、有无杂音。
6、测:测血压、体重,初诊测身高。
7、评:根据上述检查,评定是否属于高危妊娠。
8、宣:孕期卫生宣传。
9、约:约下次检查时间。
10、写:及时填写孕产妇保健卡(册)及各种记录单。
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护人员上班时要服装整洁,不得穿工作服进食堂、幼儿园和离院外出。
二、诊疗、换药、处置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三、无菌器械、容器、敷药罐、持物钳等要定期灭菌,消毒液要定期更换,体温计用后要用消毒液浸泡,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换药做到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已用过和未用过的物品应有明显标记,并分开放置。定期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不得使用过期物品。
四、各种医疗用品,使用后均须消毒。药杯、餐具消毒后用,便器应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五、换药室、治疗室、检查室、产婴室、手术室、母婴同室、计划生育人手术育室等部门应保持室内整洁,每周大扫除一次,私人物品不得带入,清洁用具应专用,并每日用紫外线消毒,每周用化学药物熏蒸消毒,每月作空气培养监测,并作记录。
六、病房应每天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动,地面每日用湿拖布擦洗,病房、办公室、治疗室,厕所的拖布应分开使用,床、床旁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用后消毒。
七、换下来的脏被服不得随地乱丢,应放于污衣车(袋)上,不得在病房内清点。
八、出院、转院、死亡病员的床单,必须做好终未消毒处理。
九、有严重感染及危重病员和有烈性传染病的病员,应按常规隔离,病员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过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房内污染布类清点采用双套袋法运出,洗浆房须先作消毒处理后再清洗。
高危妊娠管理和转诊会诊制度
一、严格执行高危孕产妇管理常规。
二、围产保健工作中应仔细询问病史及分娩史,认真检查,及时发现高危孕产妇。
三、高危孕产妇应专册登记、专案管理、定期监护、定期随访。
四、按高危妊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