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四维度探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手机媒体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四维度探究 摘要:大学生沉浸于手机媒体环境而不自知,手机媒体传播的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本研究构建了手机媒体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四大维度,通过问卷调查揭示了手机媒体对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道德价值取向、职业价值取向和消费价值取向的具体影响。探讨在急剧发展的手机媒体的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培养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
关键词:手机媒体;大学生;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037-0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1]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20―29岁群体占比为61.4%,这一群体则以在校大学生为主。本研究试图探讨在手机媒体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培养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
一、手机媒体及价值取向概念
手机媒体指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以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即时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目的、以即时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2]价值取向是指的是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取向
二、手机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本次调研共收取有效问卷535份。调查表明,对于手机媒体对其价值取向的影响,大学生的选择依次是:有很大的影响(57.2%)、有一些影响(40.19%)、没什么影响(2.24%)、几乎没影响(0.37%)。对于价值取向,大学生给出的选择依次是:人生、道德、职业、消费、政治、学习、审美、其他。本研究主要选取前四项进行具体调研
(一)手机媒体对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人生价值取向着重解决的是人为什么而存在的问题;其次,它回答的是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最后,它解决的是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更多大学生的人生目标是追求事业成功,前途光明,自我实现,而对金钱和权利的追求并没有很强烈,选择奉献社会的大学生仅占7.29%。对于实现人生价值手段的选择,大学生给出的选择依次是:个人奋斗(68.04%)、机遇(15.89%)、社会环境(7.66%)、顺其自然(6.73%)、他人帮助(0.93%)、其他(0.75%)。近七成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个人奋斗来实现人生价值,其次他们认为机遇也比较重要,而对于外界的客观条件并没有过多依赖。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将实现人生目标寄希望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和主观能动性,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选择实现人生价值手段的积极面貌。大学生评价成功的标准依次是:社会贡献大(31.4%)、个人成就大(31.4%)、品行好(16.26%)、社会地位高(6.92%)、权力大(4.67%)、金钱多(4.49%)。多半大学生还是把奉献社会和??人成就的大小作为衡量个人发展的价值标准,而对于追求金钱和权利的观念则有所淡化。大学生对于成功人生的评价标准符合当代大学生重自我实现轻名利地位的特点
(二)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的影响
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3]道德价值取向与其他价值取向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道德的含义
1.道德价值目标――偏重诚信、鄙视虚伪。道德价值目标是指个体判断某种道德目标是否具有价值,是否契合自身道德需求的概念系统。当前媒体经常传播网络受骗等信息,大学生的关注点已从以往关注勤俭奉献转而关注诚实守信
2.道德价值手段――追求个人利益优先。大学生在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时是比较理性的,没有激进的坚持个人利益优先或他人利益优先,而是理性的选择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最好可以兼顾个人与他人的利益。更加关注为自己争取权益
3.道德行为选择――偏重谨慎保守。面对榜样事例,大学生表示:认可榜样人物的价值取向,并且会完善自己的行为(40.19%);榜样人物事迹的真实性是有待商榷的,会持保留的态度(36.07%);视具体情况而定(14.02%);积极影响居多。对于做好事反被讹的新闻为例,只有10%的大学生表示会毫不犹豫的帮助,更多大学生持静观其变
(三)手机媒体对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影响
本研究将职业价值取向的结构分为职业价值目标、职业价值手段、自主创业评价三个部分
1.职业价值目标――求稳定、重收入。职业价值目标是指大学生根据职业需要在判断职业好坏、优劣的过程。调查表明,大学生愿意选择经济收入好同时又稳定的职业,其次才是能够发挥特长。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评价标准已从以往抽象的理想主义转变为务实的现实主义,把经济利益和工作环境放在了首要位置
2.职业价值手段――注重个人努力。调查表明,大学生职业价值手段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