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doc

发布:2017-01-13约2.78万字共5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 一、选择题 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 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 解析: 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 2.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这指的是:(A) A景泰蓝 B彩陶 C琉璃 D 铜鼎 解析:景泰蓝,北京著名传统手工艺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3.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解析:先人就是在那里最早出现的,而且在后世黄流流域的经济文化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整个国家的中心 4.“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 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解析:原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向西域的大道,后泛指通过便利交通大道和光明的道路,也比喻好的出路、办法。 出处:唐·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诗:“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6.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 解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7.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 A夷洲 B流求 C东番 D台湾 解析:台湾,秦朝称之为“满洲”;三国时称之为“夷洲”;隋朝改称“流求”;宋朝称之为“毗舍那”,亦称“毗舍耶”;元朝称之为“琉球”,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明初叫“东番”,后又称为“鸡简山”、“北港”、“笨港”、“台窝湾”等,至明代万历年间始有“台湾”之称。 9.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 解析: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称。 10.中国第一长洞是:D A王屋山洞 B赤城山洞 C青城山洞 D双河洞 解析:双河洞位于贵州省北部的遵义市绥阳县温泉镇,距省会贵阳250公里,是中国发现的最大最长的世界级大溶洞,它集溶洞奇、瀑布险、生物异、泉水怪特点为一体,且与原始森林宽阔河水毗邻。 11.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解析:中国最初有著名的“四大古都”之说,即北京、西安、洛阳、南京;后来又有“六大古都”,增加了开封、杭州;上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七大古都”,安阳跻身其中。现在,郑州市也以郑州商城为平台,进入了“八大古都”的序列。 12.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A A河南 B 甘肃 C陕西 D山东 解析: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是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4.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B A蒿饼 B巧果 C汤圆 D竹筒饭 解析: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 15.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解析:“巾帼”由来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把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 16.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A A丰收年景的7--8月 B每年秋天 C清明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