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理念下语文教学的几点做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语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摘 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教,学生学的教育。然而随着课改的深入,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法、评价方式都在发生令人欣慰的质的变化。有效的教学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课堂教学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每位教师都在探求有效教学的方法。
中国论文网 /4/view-7194067.htm
关键词:新课程 nbsp; nbsp;语文教学 nbsp; nbsp;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nbsp; nbsp; nbsp;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125-01
课堂教学改革是基于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而进行的,过去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被逐步取代,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本人就课改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教师正确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新课改下的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习,即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我从教学内容入手,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我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习的,我不教,课堂教学中将方法教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如:生字的分析、作品背景的介绍、课文的朗读等,尽可能的尊重学生的理解方法,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再进行点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树立了信心,这样,从而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本人在一次给学生上课外读物《欧也妮~葛朗台》片段时,向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大家想一想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与果戈里《死灵魂》里的泼留希金有什么异同?与我国古典名著《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又有什么异同?同学们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对这三个吝啬鬼进行了饶有趣味的探讨,学生的思维在相互讨论中发出光彩,整堂课下来,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这堂课当中,我觉得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思维过程,分析他们解决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尤其要及时发现学生在求之过程中的思维障碍,引导他们想出方法,克服困难,“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用认识来鼓励他们的精神,才能使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主动者,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得以较好的培养。
然后强调自主学习,却不是放任自流。许多老师认为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那么就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到表扬,说有创新,这种教师不能发挥主导作用,无法完成教学目标的课,只能算是一堂不合格的课,更别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了,本人总结归纳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的“主导”应于学生的“自主”相结合,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好引导作用:1、可通过创设各种真实的基于学习任务的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2、促进问题解决,教师重点抓住学生在学习中易产生矛盾的地方,设计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学习,3、要组织好协作学习,教师要通过组织协作学习,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成为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合作者,只有这样,才能较好的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合作学习是根据教学活动中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在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我们知道,每个人对事物的观点和理解有所不同,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就是这个意思,学生写同一个题目的作文,由于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写出来的往往千差万别。学生阅读同一篇课文,对一个人物的形象,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本人再一次上《皇帝的新装》一课时,让学生分工合作,每位同学在课文扮演一个角色,揣摩文中人物的心理、语言和动作,让学生共同参与,同时互换角色,并加以评价,这样,每个人都与他人交流合作,学生互相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做出思考,整个教学过程也是学生间合作交往的过程,学生合作意识得到较好的培养。
然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的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常常把合作讨论当做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曾有位教师在教授《生物入侵者》一文时,开始上课就给学生布置了“探究”任务,接下来两次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问题,课堂上满是“热烈的讨论”,以及组长的“交流汇报”、我认为这些常识性问题用得着花大量时间来讨论吗?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呈现出许多新的面貌,但我们往往在教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