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件: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护理.ppt

发布:2019-04-23约3.13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预防感染 早产儿室应该有空气调节设备,保持恒温、恒湿和空气新鲜。  初生后应侧向右睡,以防呕吐物吸入。平时经常调换卧位,以助肺部循环和防止肺炎。一般可在喂奶后侧向右,换尿布后侧向左,用奶瓶喂奶时最好左手托起头、背或抱喂。喂后轻拍背部使喛气后再侧卧。易吐的可取半坐卧式片刻,以免奶液吸入呼吸道或呕吐后流入外耳道引起感染。一旦发现有感染,患儿即应隔离。 5、预防出血 早产儿体内各维生素及铁剂储存量少,应及时补充。生后头3天给维生素K1每日1~3毫克,维生素C每日50~100毫克。生后第10天起给浓缩鱼肝油滴济,每日3~4滴。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者生后第10天起给维生素E每日25毫克,直至体重达到1800克。生后1个月可给铁剂,可用10%枸橼酸铁胺每日每公斤体重2毫升。不能经口喂养的,应在静脉营养液中加入多种维生素。 6、早产儿的出院标准 体重增至2000g以上。 在不吸氧的情况下无呼吸暂停。 能目己吸吮乳汁。 不在温箱保暖的情况下能保持体温稳定。 全身没有病理情况。 早产儿出院后要定期随访。 (四)护理评价 患儿能否保持体温恒定 有无呼吸暂停,能否建立自主呼吸 是否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有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护理 一、早产儿的特点 早产儿(premature infant)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2,500g以下的活产新生儿。病因如下: 1.母亲因素 母亲患有严重贫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营养不良及感染等,或在妊娠后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及多胎者等。 2.胎盘因素 子宫肿瘤、子宫内膜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脐带过短、打结及胎膜早破、羊水过多等。 3.胎儿因素 以多胎多见,此外还有胎儿畸形者。 (一)外观特点 早产儿体重大多低于2500g,身长不足47㎝,哭声轻微,四肢肌张力低下,颈肌软弱,皮肤薄而红嫩,水肿发亮,胎毛多,胎脂丰富,皮下脂肪少。头大,头长为身高的1/3,头发而软,似绒毛。耳郭软骨发育不全,缺乏软骨,耳舟不清楚。乳晕不清,乳腺结节不能触到。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全降。女婴大阴唇不能盖住小阴唇。指甲未到指尖,足底纹少。 (二)生理特征 1、体温: 早产儿功能更不完善,棕色脂肪含量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少,易散热,同时汗腺发育不成熟和缺乏寒冷抖动反应。因此,早产儿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且常因寒冷导致硬肿症的发生。 2、呼吸系统: 早产儿呼吸中枢较足月儿更不成熟,表现为呼吸浅快,不规则或呈周期性,在呼吸过程中,易发生呼吸暂停(呼吸停止超过15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100次/分,并出现青紫及肌张力减低)。由于早产儿的肺发育不成熟和缺少表面活性物质,容易发生肺透明膜病。因咳嗽反射弱,不易咳出气管、支气管的粘液,易产生肺不张或吸入性肺炎。在宫内有窘迫史的早产儿,更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3、循环系统: 早产儿心率快,血压较足月儿低,当发生败血症或心功能不全等情况,易出现血容量不足和低血压。同时,因毛细血管脆弱,缺氧时易导致出血。 4、消化系统: 早产儿吸吮力弱,吞咽功能差,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容量小,更易引起溢乳、呛奶而窒息。各种消化酶不足,胆酸分泌较少,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较差,在缺氧、缺血、喂养不当情况下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由于早产儿的胎粪形成较少和肠蠕动乏力,易出现胎粪延迟排出。因肝脏不成熟,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长,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肝内糖原储存少,蛋白质合成不足,易发生低血糖和低蛋白血症。同时,由于肝功能不完善,肝内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的合成少,易发生出血症。 5、血液系统: 早产儿血小板量交足月儿略低,贫血常见。白细胞计数较低。维生素K储存不足,致凝血因子缺乏,易引起出血,特别是肺出血和颅内出血。 6、泌尿系统: 早产儿肾脏功能不成熟,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因肾对抗利尿激素反应低下,排钠指数高,易发生低钠血症。由于血中碳酸氢盐浓度低,肾小管排酸能力有一定限制,所以在用普通牛奶喂养时,可发生晚期代谢酸中毒。 7、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发育与胎龄关系密切,胎龄越小,功能越差。原始反射难以引出或表现为反射不完善。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由于脑室管膜下存在胚胎生发组织,易发生室管膜下出血及脑室周围皮质软化。 8、免疫系统: 早产儿皮肤易受损和感染。 9、代谢系统: 早产儿体内蛋白质储存不足,常有低蛋白血症。由于甲状腺功能不成熟,加上肾脏排磷少,尤其是牛奶喂养的早产儿易发生高磷、低钙血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