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件:骨科病人的心理护理.ppt

发布:2019-04-24约3.36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五)截瘫病人的心理护理 截瘫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丧失,长年卧床,行动不便,终日需被动生活料理,其心理矛盾突出、情绪波动,可表现为焦虑、紧张、烦躁、百般挑剔、不愿正视现实,甚至有轻生之念。需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支持,主动关心,满足其生活需求,帮助其明确如何对待脊髓功能损伤,掌握正确的应对和自我护理方法。向病人和家属做好有关治疗、护理和康复的健康宣教;鼓励家属协助病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维护自尊,提高生活质量。 (六)截肢病人的心理护理 截肢病人身体外观突然发生变化成为残疾人,心理受到极大的打击,产生压抑、悲伤情绪、甚至轻生,我们要理解病人的烦躁、易怒行为,用耐心、爱心和细心对待病人,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告知常见症状及处理方法,假肢的应用等,使其保持积极的心态正视疾病,并鼓励家多关心病人,给予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 八骨科不同治疗时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新入院的疾病早期 手术前期 手术后的恢复期 (一)新入院的疾病早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入院后病人对陌生的环境和疾病本身会产生恐惧感,需要关怀与温暖、爱护与尊重,希望能有好的医疗环境和护理。我们要热情接待病人,帮助其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逐步打消各种顾虑,满足其心理需要。对于病情较危急的病人我们要沉着、冷静、工作有条不紊、操作娴熟,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 (二)手术前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术前病人最多的心理就是担心术中术后疼痛及预后,希望得到高明医生主刀,以保证手术安全,取得更好的恢复。我们应向病人介绍手术的大致经过及需要注意的事项,手术成功的病例,镇痛方案,并鼓励家属参与,消除病人焦虑恐惧心理。 术后有一个较长的治疗和恢复期,病人都有希望伤肢疼痛能尽快减轻并早日康复的迫切心理,若术后恢复不尽人意或出现意外,病人会焦虑不安、忧郁失望。护理人员应给予正确合理的镇痛,告知疾病痊愈的大致时间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功能锻炼的方法及重要性,需要注意的问题等。让患者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三)手术后的恢复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总之,心理医学科学认为,良好的刺激会使人的心理产生轻松的快感,生物体收到刺激信号,通过神经传递给机体,使之轻松或亢奋,促进了功能改善、代谢增强、免疫力增强。刺激作用于大脑,情绪处于最佳状态,使脏器功能加强,免疫力增加。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使患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从而达到疾病最佳治愈的目的。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骨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的产生背景 随着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综合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转变,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以不能适应卫生保健工作的需要,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便应运而生。这一整体模式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心理护理”。 一什么是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在对病人的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指导护理工作,用科学态度、恰当方法、美好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用启发、诱导、说服、解释、安慰、劝解及调整环境等方法,改变病人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 心理护理具有个体化、主体性、及时性的特征。 二心理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富有同情心 敏锐的观察力 耐心倾听,果断处理 平等对待,公正无私 三心理护理的程序 分析原因→→→→ ↑未达到  ↓ 护理目标    ↓ 达到 ↑    ↓ 护理效果评价  ↓    ↑   馈↓ 解决心理问题  ↓    ↑    ↓ 分析心理信息 ↓    ↑   反↓ 收集心理信息  ↓    ↑    ↓ 观察心理反应 ←↓ ↑ 了解心理需要 四住院病人的心理需要 住院使病人的工作、学习、家庭生活中断,生活环境改变,会造成心理压力,出现较强的心理-社会应激,导致产生一系列心理反应,引发种种心理需求,如: 需要被接纳 需要被尊重 需要提供诊疗相信 需要刺激与新鲜感 需要安全感和早日康复 五骨科病人的特点 骨科住院病人因伤情轻重、性格、家庭情况、年龄、外伤性质等的不同在住院的不同时期将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护士要针对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病程、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六骨科不同年龄病人的心理护理 儿童 青少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