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桐寨铺一中等校七年级(下)月考历史试卷(3月份).doc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七年级(下)月考历史试卷(B)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1分)“壮志归隋,扫平六代江南梦;坚心使命,结束五胡塞外争。”此对联颂扬了隋文帝的功绩是()
A.扩大国家疆域 B.开通隋朝运河
C.加速民族交融 D.实现国家统一
2.(1分)隋文帝即位之初就在中央设置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及六曹掌管全国军政机要,地方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裁减郡县数目,并将地方官的任免权收归吏部。这些措施的实行()
A.实现了国家统一 B.维护了长治久安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打击了豪强大族
3.(1分)把长江流域日益增长的财富供给京城的朝廷和东北边陲的驻兵,是中国古代当政者面临的重大问题。下列措施与解决该问题相关的是()
A.开凿大运河 B.创立行省制
C.开辟丝绸之路 D.转移经济重心
4.(1分)如图是南朝至北宋时期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的折线统计图,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是()
A.选官制度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B.官员的政治素质得到提高
C.官员选拔标准发生重大改变
D.选拔官员的权力收归中央
5.(1分)“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自断手足,时称‘福手福足’。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材料反映了()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百姓的愚昧无知
C.隋朝战争频繁残酷 D.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6.(1分)郭志坤《隋炀帝大传》一书中曾评价称:他是个复合型的人物,其罪可彰,其功也卓。若论其功业,则不下于秦始皇,绝非“秦二世”之流所可比拟。下列史实中,能说明以上观点的是()
A.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定都建康,开发江南
C.开凿运河,创立科举 D.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7.(1分)唐太宗说:“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由此可见,唐太宗()
A.推行开明民族政策 B.虚心纳谏从谏如流
C.知人善任量才用人 D.重视地方吏治管理
8.(1分)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下列政策体现出唐太宗这一观点的是()
A.轻徭薄赋,发展农业 B.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C.和亲吐蕃,民族友善 D.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9.(1分)武则天曾下令查抄豪门贵族的私人非法田地,还耕于民,……同时规定,开垦种植土地多的,百姓家都有余粮的地方官员可以获得朝廷的奖励和职位的升迁。这说明武则天()
A.重用人才 B.重视农业 C.痛恨贪官 D.提倡节俭
10.(1分)《唐语林》中写到“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上留心理道”的“上”即皇帝唐太宗
B.“革去弊讹”是指创立科举制
C.“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开元之治
D.“河清海晏”指贞观年间政治清明
11.(1分)如表内容可用来说明唐朝的兴盛得益于()
时期
唐太宗时期
武则天时期
唐玄宗时期
政治措施
完善三省六部制
创立殿试制度
改革税制和兵制
A.国家统一 B.选官方式的调整
C.开放的社会 D.制度的创新发展
12.(1分)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隋唐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民族政权分立与经济重心南移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3.(1分)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它代表的是唐朝哪一方面的成就?()
A.农业技术 B.纺织业 C.制瓷业 D.矿冶业
14.(1分)图中的人物,历尽磨难,西行5万里,历时17年,到印度取真经,并穷一生译经1335卷,其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其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下列关于他的说法错误的是()
A.曾成为天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B.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C.亲自执笔写成了《大唐西域记》
D.其思想已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15.(1分)研究表明,唐朝服饰不仅有华夏传统的宽衣博带,而且胡服也成为此时服饰中的一大亮点。与此同时,一些其他类型的胡服穿搭也受到人们的推崇。据此推测,唐代()
A.民族交融的加强 B.中外交流的频繁
C.社会风气的开放 D.中央集权的加强
16.(1分)围棋起源于中国,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它是充满思想的游戏,是交流的艺术,也是对话的艺术,围棋传入日本后受到日本人的极大欢迎,唐朝时期为传播中国文化,让琴棋书画茶等中国元素在日本生根做出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