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
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施工方法中,着重说明施工组织方式,主要施工步骤、施工环节、重点施工工艺、操作规程、关键质量检测点的控制。对单项工程每道工序具体的施工工艺的操作流程,材质规定,质量评定,各种试验检测等。有关施工、技术、质量规范中有详细的明确规定。在施工中,按照有关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严格遵循设计意图,照图按规范作业,并编制详尽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报建设单位和监理公司审批后实施。
第一节 路基工程施工技术、工艺
一、挖方路基施工技术、工艺
根据运距不同分别采用推土机开挖、挖掘机开挖、自卸车运土、人工整平、压路机压实的施工方案。
1、挖方路基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
↓
场地杂物清理 → 运到指定点
↓
土石方挖装→ 运到指定点
↓
整修边坡
↓
是否达到设计路床标高
否↓是
路床碾压
↓
检测密实度
↓达到设计密实度
工序验收
2、主要施工方法
1、现场踏勘
对现场的构筑物、高压线路、地下管线等进行探查,并根据地理位置、挖方的大小合理确定开挖的方法、出土的路线、弃土的位置。
2、施工测量
路基开工前要做好路中线、水准点的复测,横断面检查与补测,增设水准点等工作。施工测量的精度要符合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及条文说明》。
中线测量。全面恢复道路的中桩,对路线的主要控制桩,如交点、转点、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起、止点,用钢钉固定。如发现各桩点与实际不相符,及时查明原因,并马上报监理工程师。
水准点的复核及临时水准点布置。复核甲方提供的水准点,。沿线布测临时水准点,其精度要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路基放样定位。详细检查、核对纵、横断面图,发现问题即进行复测。并根据图纸的位置测放路基用地桩等的桩线,在距路中心的距离设控制桩,标明挖方与有关部门联系,清除施工范围内的所有障碍物、垃圾、砍伐树木及挖除树。
3、将清出的杂物运到指定地点。
4、开挖前先在顶设置临时施工截水沟,避免雨天地面水及地下水冲刷边坡引起。
5、先按照挖方的大小确定开挖方法,开挖时采用挖掘机按有次序地自上往下挖掘土石方外运时,严格遵照国家及市政府有关文明施工规定,用专用车辆运输,并派专人清扫路面,以免污染周围环境。
、路基挖至设计标高后,用t的压路机碾压,使其压实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压实后的路基宽度、横坡度高程要符合设计、规范要求。、路基基底必须为密实原土,如为为↓↓
碾 压
↓ ↓
检测密实度
达到设↓计密实度
工序验收
2、主要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进行现场踏勘,编制详细的回填方案并报送监理工程师,在施工方案得到书面同意后,即开始进行路基的施工。
1.2路基施工前,先进行场地清理,清除施工范围内的表土、杂填土、淤泥、树根、草皮、垃圾、积水及地面上影响施工的构筑物。
2)施工测量
2.1对设计单位或业主提供的导线、中线、水准点进行复测,横断面的检查与补测,并根据需要增设水准点。
2.2原有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进行加密,道线点用水泥混凝进行保护,并保证在道路施工全过程相邻导线点间能相互通视,导线点必需与相邻施工段的导线闭合。
2.3全面检查恢复道路中心桩,将道路的主要控制点如交点、转点、圆曲线的主要要素点、两线路的交叉点等加以固定。如发现问题要查明原因并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
2.4测放好中线后,进行纵横断面的水平标高测量。以确定土路基的回填高度。
2.5根据路线中桩、横坡、路肩边线、路堤坡脚线等定出路基轮廓,每隔5m设置标志桩。
2.6施工过程注意保护好有关的测量点、桩志,并随时进行检查,如发现测量网点及其它测量点有变动或下沉,及时通知工程部进行检测,并报给监理检查和复核。
2.7测量资料整理:如实详细记录测量结果,每段测量完成后,测量记录本及成果资料由测量工程师和技术组负责人共同签字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核认可。
3)原地面处理
3.1路基施工前,先进行场地清理,清除施工范围内的表土、杂填土、淤泥、树根、草皮、垃圾、积水及地面上影响施工的构筑物。
3.2当在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1:2的斜坡上填筑时,填土前要先把原地面挖成台阶状,台阶宽≥2米,向内倾斜4%。
4)路基土方填筑
4.1对已设好的标志桩进行挂线,使线顶的高度即为设计路床高。
4.2检查填土的质量,回填土尽量使用无膨胀性且经压实后具有较高强度的粘性土或砂土,以保证路堤的稳定性。填料粒径规定:路槽底下0~80cm深度范围内不得大于10cm,80cm深度以下不得大于15cm。
4.3在填筑前,对填料进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