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灿烂的中华文化讲课.ppt

发布:2016-11-29约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课:我国的中华文化2014年3月学习目标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华文化的特点1、源远流长2、博大精深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古老中华文化的历程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敬德保民”思想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朝时期: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进入了全盛时代宋元明时期:古代中华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产生了宋明理学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康熙词典中有这个字。关中民谣:“一点撩上天,黄河两道湾,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长,我一长;当中夹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钩挂麻谈糖,推个车车逛咸阳”。就是写这个字的顺口溜。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源远流长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 汉字和史书典籍(1)汉字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②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③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史书典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中秋月饼 鸟笼、盆景、五针松、毛竹、牡丹、梅花、莲花 大熊猫、鲤鱼、芭蕉扇、风箱 黑头发黄皮肤、丹凤眼 红旗、天安门、五角星、红领巾、红太阳、长江、黄河 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 泥人面塑、锄头、清朝大辫子、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筷子 华表、牌坊、长城、园林、寺院、古钟、古塔、庙宇、亭、井、黄土、民宅 汉字、数字8、6、4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竹,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又一重要特点是:博大精深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1)、中华文化内容丰富。(2)、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3)、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一、黄河文化 ——胡同文化、 秦陇文化、 中原文化 二、长江文化 ——楚文化 (荆楚文化 、湖湘文化)、吴文化 、越文化、徽文化、 赣文化、 江淮文化、 巴蜀文化 三、岭南文化 ;四、闽文化 ;五、客家文化;六、东北文化:七、傩文化; 八、藏文化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1、成因: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2、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整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蒙古的舞蹈奔放,豪情,爽朗流畅;苗族的舞蹈,质朴,浓郁,风情再现;新疆的舞姿自由舒展,绚丽而精彩;彝族的铜鼓舞柔和而细腻;藏族的舞姿宗教色彩浓郁,长袖善舞;高山族的舞步简单而尽兴;朝鲜族跳舞是轻快,典雅,动中有静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敦煌石窟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共同铸造了中华文化.二、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1、思考: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是什么关系呢?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借鉴、吸收,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简单地说:个性与共性的关系2、各民族文化的地位都是中华文化宝库的瑰宝。3、意义: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4、中华文化为什么会具有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点?(1)一个重要原因: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2)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5、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