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及输液安全.解读.ppt

发布:2016-04-07约9.24千字共7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输液=慢性自杀 一项来自中国安全 注射联盟的统计数 据显示,我国每年 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其中,每年因药物的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高达250万,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保守估计,每年我国最少有10万人在输液后丧命。 ——一条关于输液危害的微博在网上广为流传 中国输液乱象—全民输液 中国输液乱象—全民输液 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 中国输液乱象—全民输液 中国输液乱象—全民输液 本标准主要内容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基本要求 6.操作程序 7.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 8.职业防护 第一章 范围 条款 本标准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护人员 第三章 术语和定义 静脉治疗( infusion therapy) 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 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 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 常用工具包括: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静 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 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辅助装置等。 第三章 术语和定义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导管末端位于上腔或下腔静脉的导管,包括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 第三章 术语和定义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第三章 术语和定义 输液港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 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第四章 缩略语 CVC: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N: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ORT: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 PVC: 外周静脉导管(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 第五章 基本要求 条款 5.1 静脉药物的配置和使用应在洁净的环境中完成 5.2 实施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应为注册护士、医师和乡村医生,并应定期进行静脉治疗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 5.3 PICC置管操作应由经过PICC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合格且有5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完成 5.4 应对患者和照顾者进行静脉治疗、导管使用及维护等相关知识的教育。 第六章 (四)应用 ——密闭式输血 条款 6.4.4.2 输血前和床旁输血时应分别双人核对输血信息,无误后才可输注 解读 1、输血前核对: 有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2、输血时核对: 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室名称、床号、血型等 安全输液概述 对接受治疗者无害 - 不发生输液反应 - 减少静脉炎等并发症 有效留置 - 减少院内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的意外事故减少 - 减少针刺伤 - 减少血液污染 不使废弃物对他人有害 -规范善后处理程序 -使用合理的收集工具 用药差错 — 药品外观相似 用药差错 — 药品外观相似 用药差错 — 药名混淆 红霉素 【适应症】适用于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新生儿结膜炎、婴儿肺炎、生殖泌尿道感染、军团菌病、白喉及白喉带菌者、皮肤软组织感染、百日咳、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链球菌咽峡炎、风湿热的长期预防及心内膜炎的预防等。 柔红霉素 【适应症】用于对常用抗肿瘤药耐药的急性淋巴细胞或粒细胞白血病。 医疗事故分级标准 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 ——三级医疗事故 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儿童大于体表面积5%; ——四级医疗事故 WHO报告:每30秒钟在医务人员中便会发生一次职业暴露,每30秒钟便有一名医务人员被污染的针头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