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考试重点终极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2年细胞生物学复习提纲
一 名词解释(10分,5题)
1、细胞学说:由施旺和施莱登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2、古细菌:古细菌是一些生长在极端特殊环境中(高温或高盐)的细菌,包括酸化嗜热菌、极端嗜盐菌及甲烷微生物等。
3、病毒: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个体微小,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朊病毒仅由有感染性的蛋白质构成。
类病毒仅由一个有感染性的RNA构成。
4、细胞系:从肿瘤组织培养建立的细胞群或培养过程中发生突变或转化的细胞,在培养条件下可无限繁殖。
5、细胞株:从原代培养细胞群中筛选出的具有特定性质或标志的细胞群,能够繁殖50代左右,在培养过程中其特征始终保持。
6、原代培养:指从机体组织中取材后接种到培养基中所进行的细胞培养,即直接取材于机体组织的细胞培养。
原代细胞:指从机体取出后立即培养的细胞。
7、传代培养:将培养细胞从培养器中取出,把一部分移至新的培养器中再进行培养的方式称为传代培养。
传代细胞:适应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持续传代培养的细胞称为传代细胞。
8、原位杂交:用标记的核酸探针通过分子杂交确定特异核苷酸序列在染色体上或在细胞中的位置的方法称原位杂交。
9、非细胞体系:来源于细胞,而不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与组分,但包含了正常生物学反应所需的物质(供能系统和酶反应体系等)组成的体系即为非细胞体系。
10、脂质体: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
11、细胞外被:也称糖被或糖萼,指细胞质膜外表面覆盖的一层含糖类物质的结构,由构成质膜的糖蛋白和糖脂伸出的寡糖链组成,实质上是质膜结构一部分。
12、细胞外基质:细胞外基质是由动物细胞合并并分泌到细胞外,分布在细胞表面或细胞之间的大分子,主要是一些多糖和蛋白,或蛋白聚糖。
13、细胞连接:在细胞质膜的特化区域,通过膜蛋白,细胞支架蛋白或者细胞外基质形成的细胞与细胞之间,或者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结构。
14、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运输的方式。
15、第二信使:细胞外信号分子与受体作用后在胞内最早产生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二信使。
16、分子开关:细胞通信转导过程中,通过结合GTP和水解GTP,或者通过蛋白质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而开启或关闭蛋白质的活性。
17、信号转导:细胞将外部信号转变成为自身应答反应的过程。
18、细胞识别:指细胞与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表面的信号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引起细胞反应的现象。
19、细胞通讯: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称为细胞通讯。
20、膜泡运输:以膜泡的形式将蛋白质、脂分子等物质从细胞一个区间转运到另一个区间的运输方式。
21、蛋白质分选:依靠蛋白质自身信号序列,从蛋白质起始和成部位转运到其功能发挥的部位的过程。
22、内膜系统:指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互关联、由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等。
23、细胞骨架:由微丝、微管和中间丝组成的蛋白网络结构,具有为细胞提供结构支架、维持细胞形态、负责细胞内物质和细胞器转运和细胞运动等功能。
24、微管组织中心:在活细胞内,能够起始微管的成核作用,并使之延伸的细胞结构,称为微管组织中心。如中心体、基体等。
25、核型:是指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
26、人工染色体:人工染色体指人工构建的含有天然染色体基本功能单位的载体系统。
27、亲核蛋白:指在细胞质基质内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
28、端粒:由简单的富含T和G的DNA片段的重复序列组成。
29、多聚核糖体:由多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A分子上进行肽链的合成的核糖体与mRNA的聚合体。
30、染色体超前凝集现象(PCC):将M期细胞和不同时期的间期细胞融合,诱导间期细胞产生形态各异的染色质凝集,称为染色体超前凝集现象(PCC)。
31、检验点:又称限制点,指细胞对一些环境因素有一敏感点,可以限制细胞通过周期,是控制细胞增殖的关键细胞骨架。
32、细胞周期:又称细胞分裂周期,指各细胞的生活周期,即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所经历的一个有序过程。
33、Hayflick界限:由Hayflick等人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细胞,至少是培养的细胞,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的寿命;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
34、细胞凋亡:是由一系列基因控制并受复杂信号调节的细胞自然死亡的现象。
35、细胞坏死:由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刺激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一种被动的结束细胞生命的过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