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控制器的基础知识简述PLC的定义产生和本质答可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础知识
1、简述PLC的定义、产生和本质
答: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模块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由于继电器控制存在缺点,计算机技术对PLC产生起到了推动作用。其本质是一台应用于工业控制环境的专用计算机。
2、简述PLC控制系统与继电控制系统的区别。
答:继电器控制逻辑采用硬接线,使用众多硬件分立元件(继电器、接触器、电子器件等)进行连接,结构复杂、接线繁多、体积大、功耗大,一旦系统形成后,想增加或改变控制功能很困难,所以灵活性、扩展性很差。
继电器控制依靠触点的机械动作实现控制,工作效率低,并且触点还会出现抖动问题,影响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另外,触点会受到电弧的损坏,机械磨损大,寿命短,所以,可靠性、可维护性差。
继电器控制的功能有限,例如不具备计数功能等。
利用继电器控制的实际工程,现场施工和控制逻辑的设计不能同时进行,所以,工程周期长,修改困难。
3、简述PLC的分类及特点
答:分类:按控制规模分小型机、中型机及大型机、超大型机按结构分体式及模块式功能使用方便工作可靠I/O接口的主要类型有:数字量(开关量)输入、数字量(开关量)输出、模拟量输入、模拟量输出。常用的开关量输入接口都采用光电耦合器,按其使用的电源不同有三种类型:直流输入接口、交流输入接口和交/直流输入接口。常用的开关量输出接口按输出开关器件不同有三种类型:是继电器输出、晶体管输出和双向晶闸管输出。
7、详述PLC系统结构组成。
答:软件系统: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硬件系统:CPU、存储器、I/O接口。
8、简述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如何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循环扫描工作过程当PLC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在整个运行期间,PLC的CPU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输入采样阶段、 用户程序执行阶段、 输出刷新阶段.SYSMAC C系列,日本松下,FP系列,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Ⅱ系列,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S系列PLC。
11、可编程序控制器有哪些主要特点?
1)PLC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2)适应性强,应用灵活;
3)编程方便,易于应用;
4)功能强,扩展能力强;
5)系统设计、安装、调试方便;
6)维修方便,维修工作量少;
7)体积小,重量轻,易于实现机电一体化。
12、与一般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相比可编程序控制器有哪些优点?
1)PLC工作环境要求比PC低,抗干扰能力强;
2)PLC编程比PC简单易学;
3)PLC设计调试周期短;
4)PC应用领域与PLC不同;
5)PLC的维护比PC容易。
-13、简述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答:PLC基本的组成: 1、中央处理器(CPU):接收并存储器和数据;用扫描的方式接收现场输入设备的状态和数据;自诊断;完成用户程序中规定的逻辑、算术运算任务。 2、存储器:有三种RAM、EPROM、EEPROM EPROM:存放系统程序,只读存储器,不可更改。 RAM:存放I/O映像和各类软设备,是一种读写存储器,存放速度快,由锂电池支持。 EEPROM:是一种电可擦写的只读存储器。 3、输入/输出(I/O)接口:是CPU与现场I/0装置或其他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部件。输出方式有:继电器方式 晶体管方式 晶闸管方式 4、电源:为PLC提供工作电能。有+5V、±15V直流电源;高电压大电流的功率电源;锂电池及充电电源 5、编程器是用于用户程序的编制、编辑、调试检查和监视。还可以通过其键盘去调用和显示PLC的一些内部状态和系统参数。 编程器分为简易性和智能型两类。前者只能连机编程而后者即可连机编程又可脱机编程。不同档次的PLC产品应选配相应的编程器。
、简述可编程控制器的几种程序设计语言及各自特点。 答:梯形图、布尔助记符、高级语言。 梯形图程序设计语言是用梯形图的图形符号来描述程序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 梯形图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是: 1)与电气操作原理图相对应,具有直观性和对应性。 2)与原有继电器逻辑控制技术相一致,对电气技术人员来说,易于掌握和学习。 3)与原有的继电器逻辑控制技术的不同点是,梯形图中的能流(Power FLow)不是实际意义的电流,内部的继电器也不是实际存在的继电器,因此,应用时,需与原有继电器逻辑控制技术的有关概念区别对待。 布尔助记符程序设计语言是用布尔助记符来描述程序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 布尔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