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胰岛素及降血糖药物—培训课件.ppt

发布:2017-06-14约5.49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 磺酰脲类 Sulfonylurea 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D860,甲糖宁) 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P-607) 二代: 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优降糖) 格列吡嗪(glipizide,吡磺环已脲) 格列齐特(gliclazide,达美康) 格列喹酮(gliquidone,糖适平) 达峰时间 t1/2 维持时间 甲苯磺丁脲 3~5h 8h 6~12h 格列本脲 2~6h 10~16h 16~24h 格列吡嗪 1~2h 2~6h 6~10h 格列齐特 2~6h 10~12h 12~24h 磺酰脲类药动学参数比较 特点:口服吸收快,血浆蛋白结合率90%以上。 第二代:作用时间长,发生低血糖少。 第三代:抗血小板作用。 降血糖作用: 使正常人血糖↓,二代 一代,200倍 对胰岛功能低下,提高B细胞功能。 改善胰岛素抵抗。 抗利尿作用: 氯磺丙脲、格列本脲, 促进 ADH 分泌。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1. B细胞膜磺酰脲-受体→ Ca2+内流↑, 促进Insulin释放。 2. Insulin受体上调, 提高敏感性。 3. 抑制胰高血糖素。 【临床应用】 糖尿病 : 2 型(NIDDM),饮食控制无效。 对胰岛素抵抗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对1型和胰腺切除者无效。 尿崩症:氯磺丙脲、格列本脲。 【不良反应】 (1) 胃肠不适反应: (2) 严重低血糖:发生率高,时间长,易死亡。 (3) 肝损害: (氯磺丙脲) 胆汁淤滞性黄疸。少数、定期检查。 ⑷ CNS症状: 氯磺丙脲大剂量,精神错乱,嗜睡,共济失调等。 ⑸ 过敏反应:皮疹,药热,红斑。 三. 双胍类 biguanides 二甲双胍(metformin,甲福明) 苯乙双胍(phenformine,苯乙福明) 作用: 促进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促糖酵解, 减少肠道吸收,抑制糖异生。 应用: 轻症糖尿病,伴肥胖者。 降血糖作用明显。 不良反应:乳酸性酸血症、酮血症,FDA禁用 四. ?-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阿卡波糖(acarbose,拜唐苹):降糖新药 伏格列波糖(voglibose) 机制:抑制小肠?-糖苷酶,降低葡萄糖水解速度,减缓葡萄糖吸收。 应用: IDDM、 NIDDM,单独或与其它降糖药合用。 五. 餐时血糖调节药 瑞格列奈(repaglinide),1998年 机制: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作用特点: 降低餐后血糖,快、较强、短。 应用: 2型糖尿病,老年糖尿病。 第三节 新型降血糖药物 一.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靶点药物 GLP-1:肠黏膜L细胞表达, 作用:葡萄糖依赖性促进B细胞分泌,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食欲。 依克那肽(exenatide) : GLP-1受体激动药 2006年,FDA Sitagliptin Phosphate :抑制GLP-1的分解, 2006年,FDA 二. 胰淀粉样多肽类似物 醋酸普兰林肽 (pramlintide acetate) 特点: 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抑制胰高血 糖素的分泌, 减少肝糖生成和释放, 降低 糖尿病血糖波动, 1型、2型辅助治疗, 改善总体血糖控制的作用。 降血糖药分类及代表药物? 胰岛素、磺酰脲类及胰岛素增敏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葡萄糖苷酶抑制药、双胍类降血糖作用特点? 复习思考 * 第37章 胰岛素及降血糖药 Insulin and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Li-yueshan@163.com Tel:(O) 主讲:李悦山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DM ) 病因:免疫功能紊乱、遗传、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