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经验汇总才思.doc

发布:2017-06-08约3.96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经验汇总@才思 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中央财经大学,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专业的经验,方便大家准备考研,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 笔记: 现代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一、货币分析论 现代的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是随着60-70年代货币主义的兴起发展起来的、当代西方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中最流行的一种学说,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约翰逊、蒙代尔、弗兰克尔。在货币分析论者看来,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的失衡是货币市场失衡的反映,应当从货币供求关系来分析国际收支。 (一)货币分析论的基本前提条件 1、各国采取固定汇率制,不以调整汇率为国际收支的手段; 2、从长期来看,一国的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因而市场价格的弹性很强; 3、货币需求是收入的稳定函数,对资产报酬和利率不敏感; 4、购买力平价成立(一价定律); 5、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影响实物产量,即货币是中性的,并且与外汇储备水平同方向变动,这要求各国政府不对国际资本流动采取冲销措施; 6、以小国为主要考察对象,小国不是价格的决定者,而是价格的接受者。 (二)货币分析论的基本内容 1、货币分析中的基本方程式 货币分析论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产生于货币存量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 货币需求函数的一般形式是: 该式说明实际货币需求余额是收入和利率的函数。 货币供给的一般形式是: ,其中:D为国内提供的货币供应基数,R为国外提供的货币供应基数。 该式说明是货币基数的稳定倍数,假定货币乘数是稳定的,货币供给可通过国内信贷或外汇储备得到满足,所以。 假定从长期来看,货币供求处于均衡状况,由此可得出货币分析最基本的方程式: 且 该式表明,代表国际收支差额变动的外汇储备增减,是由货币需求和国内创造货币(货币供给)的关系决定的。 2、货币分析论的调整效应分析 (1)国内信贷扩张的效应 表明国内信贷扩张会被暂时的国际收支逆差所引起的R下降所抵消。 长期来看,扩张的国内信贷并没有增加货币供给,但改变了货币供给的构成。即D上升R下降,因此扩张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D上升→Md<Ms→价格上涨、实际汇率下降、竞争力下降→逆差→R下降→Ms下降并回到原来位置。 从短期来看,D的扩张要受到一国所拥有的储备水平的制约。 (2)实际收入增加的效应 在固定汇率制下,实际收入增加会导致暂时性的国际收支盈余或R上升,从长期来看,收入增加通过R上升而引起国内货币存量的增加,价格回到原来水平,国际收支回到平衡状态。 Y上升→Md上升→R上升→Ms上升→价格变动 (3)国外价格上升的效应 在固定汇率制下,其他国家价格水平上升→本国暂时性的国际收支顺差从长期来看,会引起本国价格水平上升→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实行钉住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可能会从别的国家输入通货膨胀。在固定汇率制下,一国不能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 (4)本币贬值的效应 在固定汇率制下,货币贬值只对国际收支有暂时性影响,从长期来看,贬值无效。 3、货币分析论的政策主张 (1)国内货币政策或国内信贷政策是调节国际收支的直接有效手段。但是从长期来看,货币政策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2)国际收支不平衡只是暂时的现象,市场调节机制能够自发地使用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3)贬值对国际收支只有暂时的影响,从长期来看汇率政策并非是有效的调节国际收支的手段; (4)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可作为暂时性的国际收支逆差的调节手段。这种政策含义与凯恩斯主义的结论相反; (5)在固定汇率制下,一国无力推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无力控制输入通胀。 结论:所有政策都只是暂时性的,回到了货币主义主张政府无为,市场调节的观点上。 /my_compose_list.jsp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经验 初试各科复习经验: ?政治: 这科虽然成绩不是很高,但也算是我比较满意的一门课。最开始是听李老师串讲马原,感觉收获很大,马原这门课的大体框架就建立起来了,这门课还是要重在理解。暑假的时候,其他三门课也在老师的帮助下串了一遍,每个科目都有一个大体的框架,个人感觉这样记起来条理清晰,有助于记忆。 大纲出来之前我有看过精讲精练,但是没有看完……后来新大纲出来之后,才算是真正地开始复习政治,第一遍看一章大纲做一章配套的1600题,第二遍是回顾1600题里面的错题和第一遍看的时候自己记得不牢的地方,并且做标记,第三遍就再回顾一遍大纲里自己记得不牢的地方。 后来就是做了肖八,最后背了肖四,考前一天翻了翻大纲里标的那些记忆不牢的知识点,又回顾了一边框架。 ?英语一: 其实这门课的成绩我个人不是很满意,因为我之前一直在准备英语二,而且中间也分配给数学太多精力,有点忽视了英语了。这也算是给学弟学妹们提个醒,不要犯我这种错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