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县畜牧局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要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5年县畜牧局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要点
2005年工作回顾
2005年,是我县畜牧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把畜牧业发展成为大产业为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为己任,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发扬团结拼搏、求真务实的作风,树立科学发展观,经受住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考验,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2005年全县生猪出栏26.12万头,比上年增长0.4%;牛出栏1790头,比上年增长3.8%;羊出栏2863只,比上年增长3%;家禽出笼387.27万只,比上年增长7.8%;畜牧业产值达到3.76亿元,比上年增长9.6%。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去年,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特别是入秋以后,面对世界各地和我国部分省区暴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国务院及省市多次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后,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一是成立专班,明确责任。县政府和各乡镇及时调整和充实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的成员,县委黄书记、曾书记、政府徐县长、梅县长等领导多次来指挥部调研、督办,指导防控工作。县政府适时召开了全县防控禽流感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上级精神,部署安排防控各项工作任务,并与各乡镇签订了禽流感防控工作责任状,县指挥部对各成员单位实行分片包干,加强督办,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二是落实防疫经费,及时采购疫苗。中央和省级财政下拨的防疫经费,我们做到专款专用,县政府就今年的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先后解决配套经费24万元。我们除了按省指挥部下达的2005年秋季动物强制免疫计划购回各种疫苗外,还想方设法另购猪链球菌苗15万头份,禽流感疫苗140万羽份,以确保防疫密度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三是组建防疫注射专班,按时完成注射任务。全县各乡镇选调了品质好、业务精、责任心强的同志,组建36个防疫注射专班,由乡镇领导带队,白天进牛栏、爬猪圈,晚上钻鸡舍,基本做175.6万只,免疫密度为80%,其中老疫区和规模养殖场(户)及交通要道免疫密度达到100%;注射口蹄疫疫苗28.3万头,免疫密度均为100%;猪链球菌疫苗免疫密度达到40%;注射牛口蹄疫疫苗1.8万头,免疫密度为100%;较好地防止了重大动物疫病在我县再度发生。四是发动群众,群防群控。我县始终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治,果断处4万份,发给养殖户和在公共场所张贴,并在集贸市场拉横幅标语。动员广大群众一旦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入秋以来我们共接到疫情报告96次(均为非重大动物疫情)。疫情应急小分队接到疫情报告立即出动,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指导群众进行处置。五是加强疫情监测,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全县共有16个疫情监测点24小时值班,有效开展各种重大动物疫情的预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1、狠抓畜禽常规防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湖北省实施〈动物防疫法〉办法》的规定,坚持计划免疫、程序免疫,坚持动物防疫的科学性、强制性、社会性、统一性,坚持季防月补制度,做到边防疫、边发证、边上标、边登记,一畜一证一标识,家禽一户一证,严格操作规程,全面落实免疫证、免疫标识、免疫档案“三位一体”的免疫标识制度。确保了防疫高标准、高密度、高质量,全年共注射猪瘟37.8万头剂,注射仔猪副伤寒苗14.3万头剂,猪三联苗8万头剂,注射鸡新城疫苗108万只剂,注射禽霍乱苗4万只剂,牛出败苗1.08万头剂,猪牛禽死亡率分别控制在3.2%、0.5%和6%。
2、严把动物检疫关。切实做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全县84个屠宰场点,27个肉类市场,33个活畜交易所,全部由动物检疫人员负责检疫及监督,有效地杜绝了病害畜产品进入流通环节。全县产地检疫开展面以乡镇为单位达到100%,全年共检活畜禽203.13万头(只),检疫动物产品2.7万吨,共检出有病畜禽361头(只),病害畜禽产品0.65吨。对检出的非传染病畜禽就地进行隔离治疗,对检出的传染病畜禽和病害产品,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真正做到了把动物疫病控制在源头。特别是小池、界子墩检查站,认真履行动物运输专项检查职能,对647.15万头(只)。去年9月上旬,河南猪贩从江西购买的58头淘汰种猪途径小池检疫站时,由于我站工作人员认真检查验证,发现有近20头猪疑似五号病后,经省局专家确认感染了五号病,我们对整车生猪进行扑杀、深埋,对运输车辆消毒,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传播。
3、全面加强畜牧行政执法。我们依据一法三例及相关配套法规,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去年共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40起,处理的案件无一例败诉,也无一例上诉,狠狠地打击了各类违法违规者的气势,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我们还加强了对新建动物饲养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