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吸水性树脂的性能及其应用.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吸水性树脂的性能及应用
叶良隐
[摘 要]综述了高吸水树脂的制备、结构及吸水机理,介绍了高吸水树脂在各方面的应用,并
提出了目前的主要研究趋势。
[关键词]高吸水树脂;吸水机理;发展;制备;应用。
高吸水性树脂也称超强吸水性聚合物(SuperabsorbentPolymers ),简写为SAP。它是一种
含有羧基、羟基等强亲水性基团并具有一定交联度的水溶胀型的高分子聚合物,不溶于水也
不溶于有机溶剂,能够吸收自身重量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水,且吸水膨胀后生成的凝胶具
有良好的保水性和耐候性,一旦吸水膨胀成水凝胶 ,即使加压也难以将水分离出来。同时 ,
高吸水性树脂可循环使用。因此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 ,超强吸水树脂已在工业、
[1]
农业、林业、卫生用品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并显示出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
1. SAR 的结构与吸水机理
1.1 SAR的交联网络结构
SAR 与传统的吸水材料不同,它可以吸收比自身重几百倍甚至几千倍的水。在处于吸水
状态时其保水性好,在压力下水也不会从中溢出。而传统的吸水材料只能吸收自身重量的 20
倍的水。树脂的高吸水性主要与它的化学结构和聚集态中极性基团的分散状态有关,它具有
[2]
低交联度亲水性的三维空间网络结构 。它是由化学交联和聚合物分子链间的相互缠绕物理
交联构成。吸水前,高分子链相互缠绕在一起,彼此交联成网状结构,从而达到整体上的紧
固程度;吸水后,聚合物可以看成是高分子电解质组成的离子网络和水的构成物。在这种离
[3]
子网络中存在可移动离子对,它们是由高分子电解质离子组成的 。
1.2 SAR的吸水机理
[3]
关于SAR的吸水机理存在不同的说法。其中有两种占主要地位,金益芬等 认为SAR吸水
有 3 个原动力:水润湿、毛细管效应和渗透压。高吸水能力主要由这 3 个方面的因素决定。
水润湿是所有物质吸水的必要条件,聚合物对水的亲和力大,必须含有多个亲水基团(如—
OH,—COOH等);毛细管效应的作用则是让水容易迅速地扩散到聚合物中去;渗透压可以使水
通过毛细管扩散、渗透到聚合物内部或者渗透压以水连续向稀释聚合物固有的电解质浓度方
[2]
向发动。刘廷栋等 则认为当水与高分子表面接触时主要有 3 种相互作用:一是水分子与高
分子电负性强的氧原子形成氢键;二是水分子与疏水基团相互作用;三是水分子与亲水基团
的相互作用。上述两种理论虽然表述不相同,但二者的理论都是建立在高吸水聚合物的主体
网络结构基础之上的,实质是相同的。
2.高吸水性树脂的发展
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高分子化合物 ,其起源也是在高分子化合物出现以
后。1961 年美国农业部北方研究中心的Russell等人从淀粉接枝丙烯腈首先开始研究 ,其后
Fanta等人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了淀粉接枝丙烯腈的研究,发现接枝产物加碱水
解后生成的产物具有优良的吸水性能,这种树脂的最大特点是高吸水性和很强的保水性,并于
1966 年首先发表了淀粉改性物质具有优越的吸水能力的论文,指出淀粉衍生物具有优越的吸
水能力,吸水后形成的凝胶膨润体保水性很强,且具有吸湿放湿性。这些特性超过了以往的高
吸水性树脂。该产品最初在HenkelCorporation公司工业化获得成功,其商品名为SGP(Starch
Graft Polymer) ,至1981年已达年产几千吨StarchGraftPol的生产能力。首次开发成功后 ,
紧接着世界各国对高吸水性树脂在体系、种类、制备方法、性能改进、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
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