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企业会计 5.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1494年后——19世纪工业革命之前 这一阶段成本会计特点: 由于产生了复式记帐法,所以成本核算是以复式记帐为基础的,只反映生产环节支出的“直接成本法”阶段(因为没有机器大工业,生产成本中没有现今的制造费用项目,而只有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项目。 (3)19世纪工业革命后——20世纪初 这一阶段成本会计特点: 以分批法、分步法为代表的“全部成本法”(我国为“制造成本法”)来计算企业的产品成本。 第二阶段:近代成本会计阶段 (时间: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 内容:从成本核算发展到成本管理) 这一阶段成本会计特点: 在成本核算基础上,发展了成本事中控制和事后考评等内容,表明成本会计进一步与管理相结合。 第三阶段:现代成本会计阶段 (时间:20世纪中叶——今天 内容:成本会计从事中、事后管理向全程管理发展) 这一阶段成本会计特点:在原有基础上,为满足市场竞争和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需要,进一步发展了事前成本预测、决策、计划等内容,使现代成本会计管理发展为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二、(广义)成本会计的 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一)关于成本 1、成本的概念 2、成本的经济实质 由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和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构成(即商品价值中的C和V)。它既是劳动耗费的货币表现,又是耗费的补偿价值 3、基本特征 4、成本的作用 (二)关于(广义)成本会计 1、(广义)成本会计概念(即现代成本会计) 2、 (广义)成本会计内容体系 3、(广义)成本会计内容体系相互间关系 (1)成本控制是成本会计工作的核心 (2)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最基本的内容 (3)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目标的具体化 (4)成本分析和考核是对成本计划执行结果和成本控制业绩的事后评价,是对成本会计工作的完善和补充 (4)、(广义)成本会计的任务目标 (1)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 (2)加强成本控制,降低产品成本,保证成本补偿 (3)开展成本分析,优化成本决策 (4)加强在产品管理,保护在产品的安全与完整 三、(狭义)成本会计的 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一)(狭义)成本会计概念(即成本核算) (二) 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的关系 生产费用:企业一定时期内在生产领域中所发生 的各项支出总和。 产品成本:企业为生产一定品种和数量的产品 (或劳务)所发生的各项支出总和。 关系: 两者的联系: (1)生产费用的发生是产品成本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没有生产费用的发生,也就谈不上任何对象的产品成本; (2)两者从本质上讲都是企业资源的一种耗费。 两者的区别: 生产费用是按照内容或用途对企业资源的耗费进 行归类,是针对一定期间而言的; 产品成本是按照一定对象(即某种产品或某一 务等)对企业资源的耗费进行归类的。 结论:产品成本是对象化了的生产费用 **企业 2008年*月(生产支出) 2008年*月(生产产品) 材料费用 10万元 工资费用 15万元 其 他 10万元 (生产费用) 合 计 55万元 折 旧 20万元 A产品 200件 25万元 合 计 55万元 (产品成本) C产品 50件 10万元 B产品 100件 20万元 对象化 (会计加工) (三)生产费用的分类 1、按经济内容(性质)分类 2、按经济用途分类 3、按照与特定产品的关系分类 (四)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 1、基本原则 (共七条,结合新会计准则学习) 2、基本要求 (1)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 (2)正确划分费用与成本的界限 第一:分清计入产品成本和不计入产品成本的支出界限 第二:分清计入本期成本和下期成本的费用界限 第三:分清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界限 第四:分清本期在产品成本和完工产品成本的界限 (3)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4)选择恰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四、成本会计的组织工作 与基础工作 (一)成本会计的组织工作 (二)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 本章思考问题: 一、具体理解“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从会计和成本会计的发展历史来论述)。 二、举例论述“成本核算”在成本管理体系中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