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基础第七章一维数组.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7章 数组与字符串 当我们需要处理相关联的一批数据时,基本类型数据就不能进行有效的表示、存储和处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了构造数据类型。数组是构造数据类型中的一种。 数组是由一些相同类型的数据按一定的规则构成的数据类型。它的每个成员称为数组元素,每个数组元素都可作为简单变量来使用。 字符串,是字符的序列。它不是C语言的数据类型,但与数组密切相关。因此,字符串也是本章的一个重要内容。 数组操作中,离不开循环程序技术的配合,两种技术总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7.1 一 维 数 组 数组是一些同类型数据的有序集合,它们存储在内存的一个连续的存储区内。数组中的每个元素用下标加以区别。所以,数组元素又称为下标变量。 数组下标的个数,称为数组的维数。 7.1.1 一维数组的定义 和其他变量一样,数组也要遵循“先定义后引用”的原则。程序中使用数组时,必须先用数组定义语句对其进行说明。通过定义说明数组的名字,数据类型,维数和容量。 一维数组定义语句的一般格式为: ? 数据类型 数组名[常量表达式]; 常量表达式表示的是数组容量,也叫做数组的长度。它说明数组元素的个数。 当定义了一个数组后,系统就在内存的数据区为它开辟一个连续空间,用来存储各数组各元素的数据。 下标值是从零开始的。作为变量的数组元素,它的下标,既可以是常量表达式,也可以是含变量的表达式,例如,abc[i],abs[i+j]等。 7.1.2 数组元素的引用 数组元素的引用是通过数组下标变量的实现的。下标变量的形式为: 数组名[下标] 例7.1.1 设有整型数组a,其长度为5。编写程序,令5个数组元素的值依次为10,20,30,40和50并输出数组各元素的值。 这个问题可以用循环结构技术完成。程序如下: #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i,a[5]; for(i=1;i=5;i++) a[i-1]=i*10; /*为数组元素赋值*/ for(i=0;i=4;i++) printf(a[%d]=%d\n,i,a[i]); /* 输出数组各元素的值*/ } 可以看到,数组元素的引用是通过数组名和相应的下标引用的。这种引用方法叫作“下标法”。 在程序中引用数组元素时,其下标不能超过该数组定义的长度。C语言系统不进行数组是否超出定义的边界的检查,这个任务由用户自己解决。这就要求程序设计人员必须给数组以足够的容量,当然,还要注意程序的正确性。数组容量不够或程序的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数组的运算超出数组的边界。运算超出数组边界是有一定危险的,编程时要特别注意。 7.1.4 一维数组程序设计 一维数组的程序设计,仍然离不开我们已经学过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的设计方法。但在这一节我们更关注的是数组的设计和处理。我们要学习如何根据问题确定所需要的数组,如何处理数组中的各个数组元素。 ? * 7.1 一维数组 7.2 多维数组 7.3 字符数组与字符串 构造数据类型之一 数组:有序数据的集合,用数组名标识 元素:属同一数据类型,用数组名和下标确定 一维数组的定义 定义方式: 数据类型 数组名[常量表达式]; 合法标识符 表示元素个数 下标从0开始 [ ] :数组运算符 单目运算符 优先级(1) 左结合 不能用( ) 例 int a[6]; a[0] 0 1 4 5 a[1] a[2] a[3] a[4] a[5] 2 3 a 编译时分配连续内存 内存字节数=数组维数* sizeof(元素数据类型) 数组名表示内存首地址, 是地址常量 程序给出下面的输出结果: ? a[0]=10 a[1]=20 a[2]=30 a[3]=40 a[4]=50 ? 一维数组的引用 数组必须先定义,后使用 只能逐个引用数组元素,不能一次引用整个数组 数组元素表示形式: 数组名[下标] 其中:下标可以是常量或整型表达式 例 int i=15; int data[i]; (?不能用变量定义数组维数) 例 int a[10]; printf(“%d”,a); (?) 必须 for(j=0;j10;j++) printf(“%d\t”,a[j]);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