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C语言第8章_数组和字符串2009.ppt

发布:2017-04-30约1.52万字共7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京科技大学 计算机系 第8章 数组与字符串 第8章 数组与字符串 第8章 数组与字符串 8.1 一维数组 例如: int a[10]; float score[5]; “数据类型”: 是数组元素的数据类型。 “数组名”: 遵循C语言标识符规则。 “常量表达式”:表示数组中有多少个元素,即数组的长度。它可以是整型常量、整型常量表达式或符号常量。 8.1.1 一维数组的定义(续) 以下数组定义是正确的: #define N 10 …… float score1[N], score2[N]; int num[10+N]; char c[26]; 数组在内存的存放 数组下标从0开始。 一维数组的数组元素在内存里按顺序存放。 数组名代表数组的首地址,即score的值与score[0] 的地址值相同。 8.1.2 数组元素的引用 格式: 8.1.2 数组元素的引用(续) 说明: ① 下标从0开始(下界为0),数组的最大下标(上界)是数组长度减1。 例如: int a[10]; scanf (%d,a[10]); /* 下标越界 */ 8.1.2 数组元素的引用(续) 一维数组的定义 定义方式: 类型说明符 数组名[常量表达式]; 一维数组的引用 数组必须先定义,后使用 只能逐个引用数组元素,不能一次引用整个数组 数组元素表示形式: 数组名[下标] 其中:下标可以是常量或整型表达式 例8.1 数组元素的引用 8.1.3 一维数组的初始化 初始化:在定义数组时给数组元素赋初值。 8.1.4 一维数组应用举例 【例8.1】将10个人的成绩输入计算机后按逆序显示。 #define N 10 main( ) { int i;float score[N]; for (i=0; iN; i++) scanf(%f,score[i]); for (i=N-1; i=0; i--) printf(%8.1f,score[i]); } 【例8.4】冒泡法排序(从小到大)。 冒泡法排序 (续)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到:n个数要比较n-1趟,而在第j趟比较中,要进行n-j次两两比较。 以6个数:3、7、5、6、8、0为例。 思路: 第一趟:将第一个数依次和后面的数比较,如果后面的某数小于第一个数,则两个数交换,比较结束后,第一个数则是最小的数。 第二趟:将第二个数依次和后面的数比较,如果后面的某数小于第二个数,则两个数交换,比较结束后,第二个数则是次小的数;…… 。 【例8.5】选择法排序(续) #define N 5 main( ) { int a[N]; int i,j,t; for (i=0; iN; i++) scanf(%d,a[i]); printf(\n); for (j=0; jN-1; j++) /*确定基准位置 */ for(i=j+1; iN; i++) if (a[j]a[i]) { t=a[j];a[j]=a[i];a[i]=t; } printf(The sorted numbers: \n); … } 8.2 二维数组 8.2.2 二维数组元素的引用 8.2.3 二维数组的初始化 例:int a[2][3]={1,2,3,4,5,6}; 8.2.3 二维数组的初始化(续) 4.数组初始化时,行长度可省,列长度不能省 例如:int a[][3]={1,2,3,4,5,6,7}; int b[][4]={{1},{4,5}}; 初始化结果: 8.2.3 二维数组的初始化(续) 下面对二维数组的定义都是错误的: 8.2.4 二维数组应用举例 【例8.6】给一个4行3列的二维数组输入/出数据。 main( ) { int a[4][3],i,j,k; for (i=0; i4; i++) for (j=0; j3; j++) scanf(%d,a[i][j]); for (i=0; i4; i++) { printf(\n); for (j=0; j3; j++) printf(%d\t ,a[i][j]); } printf(\n); } 8.2.4 二维数组应用举例(续) 【例8.7】有一个N×M矩阵,编程序求出其中绝对值最大的那个元素的值及其所在的行、列位置。 #include math.h #d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