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11讲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人教版湖南专用).ppt

发布:2017-11-20约3.96千字共4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续表  1.(2010·全国新课标)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D * * 第11讲 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 一、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分析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图解 2.过程分析: (1)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产生的[H]将丙酮酸还原为C2H5OH和CO2或乳酸的过程。 (2)有氧呼吸中H2O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且H2O中的氧全部来自于O2。 (3)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共同的产物是ATP,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 3.ATP产生速率与O2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1)A点表示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可通过进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少量ATP。 (2)AB段表示随O2供应量增多,有氧呼吸明显加强,通过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增多,ATP的产生速率随之增加。 (3)BC段表示O2供应量超过一定范围后,ATP的产生速率不再加快,此时的限制因素可能是酶、ADP、磷酸等。 应用指南:不要把ATP产生速率与O2供给量之间的关系画成如下图所示的曲线: 【例1】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直接氧化分解有机物 B.无氧呼吸是没有氧气参与的氧化分解 C.细胞呼吸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贮存在ATP中 D.用创可贴包扎伤口是为了给伤口的细胞供氧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A选项中,O2只在第三阶段与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结合生成水,不直接氧化分解有机物。C选项中,细胞呼吸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化为热量,只有少部分的能量转移到ATP中。用创可贴包扎伤口不是为了给伤口的细胞供氧,而是抑制厌氧病原菌的繁殖且创可贴中含有治疗药。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 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分析 (1)实验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酵母菌使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是在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是什么?  ↓ 作出假设: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如酵母菌可用于酿酒、发面等)作出合理的假设 ↓ 设计并进行实验 ①配制酵母菌培养液 ②检验CO2的产生,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③检测酒精的产生: 自A、B中各取2 mL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 mL溶有0.1 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中颜色变化  ↓ 实验现象 甲、乙两装置中石灰水都变混浊,但甲中混浊程度高且速度快 2号试管中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1号试管不变色  ↓ 实验结论: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 (2)实验中的关键步骤 ①将装置(甲)连通橡皮球,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既保证O2的充分供应,又使进入A瓶的空气先经过NaOH的锥形瓶,清除空气中的CO2,保证第三个锥形瓶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②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2.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 (1)若只产生CO2,不消耗O2,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图中A点)。 (2)若产生CO2的物质的量比吸收O2的物质的量多,则两种呼吸同时存在(图中AC段)。 (3)若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与吸收O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只进行有氧呼吸(图中C点以后)。 (4)B点表示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速率相等(用CO2释放量表示),此时CO2的总释放量最低。D点表示O2浓度超过一定值(10%)以上时,无氧呼吸消失,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例1】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装置。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该实验可以证明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 B.甲、乙两装置应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 C.在相同时间内,C、E瓶中混浊程度相同 D.A瓶中加入NaOH是为了吸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