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计需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8.1 电气部分的基础工程设计文件应有:电气设计说明,电气设计规定,电气计算,电气设备规格书,电气负荷表,电气设备材料表,高(中)压单线图,逻辑图或电路图,变配电所布置图,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电缆桥架或电缆沟路径图和接地干线平面图。
8.2 电气设计说明包括概述,供、配电系统:
a) 概述部分说明设计范围和与有关单位的设计分工,负荷特性、总用电负荷、负荷等级和对电源的要求,自备发电机额定容量、实际发电量、进线方式和联网方式,电力系统输送容量,有关气象及地质资料,并简要说明项目电气系统的依托情况;
b) 供、配电系统应说明电源情况,电源位置,供电能力,主接线方式和线路运行方式,系统短路容量,电源电压和各级配电电压的选择。
配电、用电设备主要电气参数,用电负荷,负荷分配原则,一级、二级负荷和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的供电方式,变、配电所的设置,节能措施。
8.3 电气设计规定应对采用的标准规范,供、配电系统设计,配电设计,照明设计,防雷、接地设计作出规定,应包括如下内容:
a) 设计选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b) 供、配电系统设计
1) 供、配电系统接线方式;
2) 电气设备材料选型原则:列出中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变压器、电动机、仪表电源装置、直流电源装置、微机监控设备、补偿电容器、动力配电箱、照明配电箱和现场电控设备等技术数据;
3)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置原则:确定供、配电系统电源进线,母线分段,电压互感器,变压器,中、低压电动机,中压电容器,中、低压馈出线等回路继电保护的配置,高、低压系统母联自动装置的设置状况,电气系统微机监测控制保护的采用,操作电源的选择;
4) 测量仪表配置和电费计量点的设置:确定电源进线,母线分段,电压互感器,变压器,中、低压电动机,中压电容器,中、低压馈出线等回路测量仪表的配置,确定的电费计量点;
5) 功率因数补偿原则和补偿方式:确定无功功率补偿设施、补偿控制形式、补偿点和补偿后功率因数值;
6) 电压降控制指标:系统处于最小短路容量时,装置变配电所高、中、低压母线上和线路电压降保证值;
7) 系统电容电流情况和补偿措施:见电容电流计算;
8) 限制谐波所采取的措施:见谐波电流计算。
c) 配电设计
1) 装置环境特征,说明防爆、防火、防腐蚀环境;
2) 防爆、防火、防腐蚀环境对电气设备、材料防爆或防护结构、选型要求,对配电线路的电缆、电线的选择和敷设方式的要求;
3) 特殊传动、控制、联锁要求,电动机控制方式的设置原则;
4) 检修电源的设置原则。
d) 照明设计
1) 照明设计原则;
2) 照明方式,照明种类,照度要求,照明供电及控制,光源选择,灯具选型和线路敷设方式。
e) 防雷、接地(包括静电接地)的设计原则;确定电气装置接地系统形式和材料选择。
8.4 电气计算应列出计算条件和结果,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a) 负荷计算、变压器选择计算
1) 装置用电负荷计算:用表格形式按工艺单元(或主项)列出序号、名称,不同电压等级用电负荷的设备容量,需用的有功功率,照明需用容量,总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功率因数,备注等项,给出变压器额定容量及负荷率,年工作小时数,年耗电量。
2) 各变配电所用电负荷计算:有两个和以上变配电所时,用表格形式按变配电所编号依次列出序号、名称,各电压等级,需用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变压器容量、台数,备注等项。给出变压器负荷率,年工作小时数,年耗电量。
b) 电容补偿计算
根据补偿前的变电所总功率因数和规范要求的功率因数值,给出各级电压电容器补偿计算容量。
c) 短路电流计算
短路电流计算单线图,计算依据和数据,计算结果。
d) 电动机正常起动或再起动电压水平计算
计算条件和数据分析,单线图,计算结果。
e) 高、中压设备材料选择计算
选择高、中压设备时应校验的项目有电压、电流、开断电流,短路电流校验,动稳定和热稳定校验。高、中压设备校验表格式参见表8.4。
f) 电缆截面选择计算
1) 各电压等级电缆敷设条件,选择电力电缆相线截面,依据系统短路参数校验热稳定;
2) 按最大工作电流校验电压损失,同时1kV 及以下电力电缆按持续工作电流校验电压损失及校验与保护电器的配合,确定配电和照明供电线路中性线截面。
g) 电容电流计算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应包括与网络有电气连接的架空线路,电缆线路,发电机,大容量高压同步电动机,母线和电器的电容电流,总电容电流计算结果。
h) 谐波电流计算
电网允许注入的各次谐波电流控制值,各换流设备允许注入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流值。
i) 其它需要的计算
必要时,还应阴极保护计算、防雷保护计算等。
8.5 电气设备规格书:
a) 各单元一次系统以单线图或表格的形式表示,一般包括高(中)压负荷中心、低压负荷中心、电动机控制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