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docx
小学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一、总则
1.目的
为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规范小学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确保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有效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儿童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2.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制度。
3.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辖区内所有小学。
二、职责分工
1.学校职责
负责组织实施本校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制定本校查验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及人员职责,确保查验工作顺利进行。
在新生入学报名时,向家长发放《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报告》及相关宣传资料,告知家长查验工作的重要性及要求,指导家长如实填写儿童预防接种情况。
安排专人负责收集、审核本校新生预防接种证及查验报告,对未完成全程免疫的儿童,及时通知家长带儿童到辖区预防接种单位补种,并做好补种情况的跟踪记录。
将本校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情况纳入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定期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报告。
协助辖区卫生健康部门和预防接种单位开展预防接种证查验的培训、指导等工作。
2.卫生健康部门职责
负责制定辖区小学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辖区内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培训、指导和质量控制。
协调辖区内预防接种单位做好与学校的衔接工作,及时为学校提供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数据,指导预防接种单位做好儿童预防接种证的查验、补种等工作。
对辖区内小学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负责与教育行政部门沟通协调,共同推进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3.预防接种单位职责
按照卫生健康部门的要求,对辖区内小学新生预防接种证进行查验,核实儿童预防接种信息,为学校提供查验技术支持和指导。
对未完成全程免疫的儿童,及时通知家长带儿童到本单位补种,并做好补种登记和信息录入工作。
定期向学校反馈本校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情况,协助学校做好补种儿童的跟踪随访工作。
负责收集、整理本校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工作相关资料,按时上报卫生健康部门。
三、查验内容
1.查验对象
小学一年级新生。
2.查验范围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甲肝疫苗)的接种情况。
3.查验方法
预防接种单位通过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核实本校新生预防接种记录,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进行比对,确定应种疫苗、已种疫苗、未种疫苗及需补种疫苗的种类。
学校工作人员对新生预防接种证进行逐一查验,核对预防接种记录与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数据是否一致,同时检查预防接种证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4.查验记录
学校负责设计并使用统一的《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报告》,详细记录查验对象的基本信息、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需补种疫苗信息等内容。
预防接种单位在完成查验工作后,在《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报告》上加盖单位公章,并将报告反馈给学校。
学校将查验结果告知家长,并由家长签字确认。
四、补种流程
1.通知补种
学校对查验中发现未完成全程免疫的儿童,填写《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报告》,详细列出需补种疫苗的种类、剂次等信息,发放给家长,并告知家长带儿童到辖区预防接种单位补种。
2.预约接种
家长接到补种通知后,携带儿童预防接种证到辖区预防接种单位,预防接种单位根据儿童免疫程序和补种情况,为家长预约补种时间,并告知补种注意事项。
3.实施补种
预防接种单位按照预约时间,为儿童实施补种。接种前,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进行询问、体检、告知等工作,确保接种安全;接种后,按照规定做好接种记录和留观工作。
4.补种跟踪
学校和预防接种单位共同做好补种儿童的跟踪随访工作。学校定期了解本校补种儿童的补种完成情况,并及时反馈给预防接种单位;预防接种单位对补种儿童进行全程跟踪,确保疫苗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于未按时补种的儿童,及时与家长沟通,督促补种。
五、培训与宣传
1.培训
卫生健康部门定期组织辖区内小学、预防接种单位相关人员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查验方法、补种原则、信息管理等,确保培训人员熟悉工作流程和要求,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培训方式可采用集中授课、现场演示、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