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给“摆地摊”松绑符合科学发展观.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给“摆地摊”松绑符合科学发展观
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当人们的生存与环境发生矛盾的时候,无疑生存是第一位的。毕竟,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而生存是最大的人本。所谓“时变法也变,变法宜也”。伟人也说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个问题应该先从就业说起。
眼下,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国的大事。扩大就业的根本出路在哪里呢?党的十七大报告已经说的很明确,那就是以创业带动就业。通俗点说,就是通过创业增加岗位数量。如果没有创业,单纯地强调保证这个人群那个人群的就业,其结果可能就是,一部分重点保护对象就业的同时,另外的人群就失去岗位,这应该不是政府的初衷。
实践证明,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发展,是带动就业最有效的途径。于是鼓励创业成了政府和民众的共识。但是什么是创业,认识就有很大不同。许多人一说创业,就想到 百度 ,就想到CEO。当然能做到那个水平自然是很好的事情。但是那样的创业只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人也就是谋求个饭碗,解决个温饱。比如遍布城镇许多角落的地摊,就是一个最简单的谋生手段。但是眼下,这种谋生方式却是艰难的多。个中滋味,摆过的人自然是 一把辛酸泪 。
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饱受各方病诟,小贩和城管也各有难处。于是,这个问题就成了一场没有结果的战争。
眼下,面对就业严峻的局面,有好多人提出应该给 摆地摊 松绑了。其中有一个理由就是,摆地摊也是创业。并且列举了许多知名企业家摆地摊的创业经历,我以为是有说服力的。
既然国家鼓励创业,政府就应该拿出鼓励的行动。可是从当前看,还只是停留在舆论的层面,并没有哪个城市拿出实质性意见。就是说,摆地摊这种创业的门槛并没有降低。最简单的一个事实是,有的城市里规矩太多,一个收破烂的也要具备十几个证,这样高的门槛,许多人被吓住了,灰心了,创业的激情被泯灭了。许多人不敢创业了,也不想创业了。长期而普遍的这种现象,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摆地摊门槛高的原因,无非是城市管理的需要。高标准高水平地管理城市,本来无可厚非。一放就乱,一管就死,也是多年来城市管理地摊的一个怪圈。能不能做到既管好又繁荣呢?我以为是可以的,问题是有关方面愿不愿意下工夫研究。这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那就是能力问题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如果一味地强调 一放就乱 ,那只能是个推卸责任的托词。
清水洒街,道不染尘,万人空巷,那自然是一个干净整洁的城市。问题是,成千上万的底层社会人员需要靠低端就业维持生计,寒风中的一个小地摊,也许背后就是四五口人的全部希望。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必要反思一下,城市管理是不是越严格越好呢?城市不能没有严格管理,但是一个城市管理应该严格到什么程度?那就要看当地的整体发展水平。比如把城市的管理制度拿到农村去,牛羊不准上街,鸡狗不准随地大小便,能行的通吗?上层建筑超越了经济发展水平,也是不科学的。科学发展观并不深奥,它讲的就是规律,换句话说,尊重规律,就是科学发展观。
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当人们的生存与环境发生矛盾的时候,无疑生存是第一位的。毕竟,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 以人为本 ,而生存是最大的人本。所谓 时变法也变,变法宜也 。伟人也说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围绕就业、民生,各级政府是绞尽脑汁。我很欣赏这个态度。各种宏观或者比较宏观的政策一套一套,说得好听,但是可操作性却是不太乐观。而很少有人去研究摆地摊这种简便的立竿见影的就业或者创业行为,也很少有人正面回应这种呼吁。我认为是遗憾的。
3COME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