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截肢患者的护理_图文.ppt

发布:2017-10-07约2.22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截肢患者的护理 外五病区 2009-10-20 截肢(Amputation) 截肢是指通过手术切除失去生存能力、没有生理功能、危害人体健康的部分或全体肢体,以挽救患者的生命的方法。 包括截骨(将肢体截除)和关节离断(从关节分离)两种 。 理想残肢概念 残肢要有一定的长度 残肢无畸形,关节活动正常 皮肤和软组织条件良好。皮肤感觉正常,肌力正常 无幻肢痛和残肢痛 残端形状目前圆柱形残端逐渐取代圆锥形。 截肢前康复护理 ⒈心理上 ⒉全身情况、平衡、肌力、步态训练。 截肢后康复护理 ⒈心理 ⒉残肢护理、功能训练 截肢术后的康复主要是功能恢复锻炼和义肢的装配功能恢复锻炼,改善患者全身健康状态,促进残肢定型,增强肌力,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及畸形,提高关节活动度,使装配义肢后更好地发挥代偿功能。 3.非理想残肢护理 4.幻肢痛处理 大腿弹力绷带包扎 小腿弹力绷带包扎 上臂\前臂弹力绷带包扎 上残肢功能锻炼 下残肢功能锻炼 避免的体位(一) 避免的体位(二)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出血及血肿 1、床旁备止血带合沙袋便于及时止血。 2、术后24~72小时内拔除引流物,拔引流物时可适当压迫周围组织如有大量积血应延缓取出引流物,应加压包扎。 3、引流物取出后发现残端血肿,在无菌条件下穿刺抽吸,并加压包扎。 4、严重出血或血肿反复发生者,需手术探察止血。 ※残端感染 1、做好术前准备,治疗纠正容易合并感染的疾病。 2、严格无菌操作,认真止血清创尽可能排除易感因素。 3、术后适当加压包扎,根据术中情况残端留置引流物。 4、及时做药敏实验和细菌培养,合理使用抗生素 ※残端窦道和溃疡 1、早期加强残端护理,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注意残端皮肤的摩察,拍打,提高皮肤的耐摩耐压。 2、保持残端清洁,注意皮肤护理。 3、皮瓣过长可行切口切除,皮肤糜烂和溃疡者,应针对病因及时去除,按时换药,必要时全身应用抗生素。 4、慢性不愈的窦道应采取手术治疗。 ※残肢疼痛 1、术后正常疼痛应及时应用镇静剂和镇痛剂。 2、对残端感染,血肿应急时对症治疗,骨质增生,死骨存留者可通过手术切除骨刺,清楚死骨等治疗。 3、神经痛的关键在术中操作,术后理疗,热敷,按摩,适当变动假肢套筒可避免局部的压迫与牵拉,均可减轻疼痛。 4、对神经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通过手术切除局部瓣痕组织和神经瘤,使神经断端回缩致正常的肌肉间隙中。 5、患肢觉和患肢痛:大多数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内对已经切除部分的肢体依然存在着一种虚幻的感觉。①手术前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②心理治疗是预防患肢痛的有效方法。③病史长者可轻轻扣击其神经残端,也可采用多种理疗,如热敷,蜡疗等。④顽固性疼痛者出心理,职业治疗外,可行普鲁卡因封闭。 ※关节挛缩 1、下肢截肢病人抬高患肢不可超过2天,及时使残肢维持在伸展位或固定于功能位。 2、术后及时应用镇痛药物,解除肌肉痉挛,病注意预防残端感染。 3、膝下截肢术后,病人躺,坐时不要让残肢垂下床缘,长时间处于屈卧位。膝上截肢术后不要将枕头放在两腿之间,更不要把残肢放在拐杖的手柄上。 4、病情稳定后及早开始残肢的功能锻炼。鼓励病人勤翻身,每日俯卧2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俯卧时在腹部及大腿放下一枕;嘱病人用力下压软枕,以增强残肢伸肌张力。并可在两腿间放置一软枕,残肢向内挤压,以增强内收肌肌力,防止外展痉缩。 5、对关节轻,中度痉缩可通过强化肌肉运动,增加关节的伸屈和平衡运动,以获得改善。 6、严重的关节屈曲痉缩需通过楔形石膏和手术治疗。 ※残端紧缩 1、残端提高,弹力绷带包扎,不仅能控制水肿,而且脂肪组织缩小,便于日后能紧凑于假肢臼能,不再发生萎缩。 2、臼状石膏可给残端坚实的压力,更好的控制水肿,裹紧和保护伤口,使残端能萎缩。 ※残端水肿或萎缩 1、术后提高患肢位置,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注意两日后肢体放平。 2、绷带包扎过紧或不得要领造成的残端水肿,应急时松解,改用弹力绷带包扎。 3、使用石膏绷带和立即性假肢可减轻假端水肿。使用石膏应注意观察,防止松脱。 4、加强残肢锻炼,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避免残端水肿。 5、如残端过短或假肢槽不和体时,容易造成局部挤压,影象血液循环,导致残端水肿近而出现肌肉萎缩,应及时和体假肢,局部按摩,理疗,并加强功能锻炼。 心理护理 因创伤而急诊截肢者,术前多无任何心理准备.术后发现肢体缺如,患者多极度焦虑、恐惧和悲观,心理障碍在术后1-3天表现最为严重。除进行常规的治疗护理外,护士每1-2天至少安排30~60分钟时间深入病房,通过观察或谈心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变化,对病态心理应及时疏导,促使患者心里转变。并为患者建立亲情支持系统。鼓励患者家属或朋友经常来探视,陪伴患者。列举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