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黄海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的指示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3-07-22约1.26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黄海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的指示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题目:北黄海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的指示 一、研究背景 北黄海是黄海西部的一部分,是中国近海最大的海区之一,也是渤海湾和黄海之间的受限海区。该海区生态环境复杂,受气候、流域、陆地和海洋等多个因素的影响,而沉积物是海洋生态环境研究中重要的研究对象。沉积物特别是沉积物粒度可以提供海洋生态环境变化的信息,包括离岸和河口堆积物的沉积环境、海平面变化等。因此,对北黄海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的指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北黄海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和其对沉积环境的指示作用,并为北黄海生态环境监测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 通过采集北黄海表层沉积物样品,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显微镜等仪器,分析沉积物的颗粒组成、平均颗粒大小以及分布规律。同时,结合温度、盐度、悬浮物浓度等环境参数,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沉积物粒度特征,并探讨其对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 四、研究方法 1.采集北黄海表层沉积物样品,并进行样品处理和干燥; 2.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显微镜等分析仪器,分析样品的粒度分布特征; 3.采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样品数据进行分析,并绘制相关图表; 4.结合温度、盐度、悬浮物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数据比对和分析。 五、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获得北黄海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并探讨其对北黄海生态环境的指示意义。预期成果包括: 1.北黄海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和平均颗粒大小的分布规律; 2.各地区、不同时期的沉积物粒度特征比对及其对环境的指示意义; 3.北黄海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沉积物粒度的关系。 六、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文献调研和方法学习(2个月) 1.收集国内外北黄海沉积物研究相关文献; 2.学习和掌握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显微镜等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 第二阶段:采样和实验分析(4个月) 1.采集北黄海表层沉积物样品; 2.进行样品处理和干燥; 3.使用粒度分析仪和显微镜对样品进行分析。 第三阶段: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4个月) 1.使用SPSS对样品数据进行分析; 2.绘制相关图表,并进行数据解读和分析; 3.论文撰写和定稿。 七、参考文献 1.陈如松.平均粒径与粗糙度之间的关系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6(5):62-66. 2.朱之群,彭志鹏.黄海沿海近20年粒度变化及其水动力因素分析[J].地球环境学报,2015,6(5):255-262. 3.杨国林,吴明云,王旭辉,等.近10年来黄海中部海域沉积物粒度组成及其变异特征[J].海洋环境科学,2013,32(3):417-424. 4.李梦瑶,周智峰,王旭辉,等.近20年来黄海北部地区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组成[J].海洋科学,2016,40(3):34-40. 5.马东凯,翟明国,刘伟.渤海湾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指示[J].海洋学报,2016,38(1):97-107.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