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程序设计与语言基础 .ppt

发布:2017-09-29约7.72千字共4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章 程序语言基础知识 2.1 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知识 2.2 编译系统基本原理 2.2.1 文法 2.2.2 文法分析 2.2.3 词法分析 2.3 C语言基础 2.1 程序设计语言概述 低级语言(面向机器的语言)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 (C++,Java, Smalltalk) 程序设计语言 逻辑程序设计语言( Prolog ) 高级语言 函数式的语言(Lisp) 命令式程序设计语言(C,Pascal) 科学计算语言(Fortran) 逻辑式语言 是一类以形式逻辑为基础的语言,其代表就是建立关系理论和一阶谓词理论基础上的Prolog 。逻辑式语言有很强的推理能力。用于开发专家系统、自然语言理解等。 函数式语言 是一类以演算为基础的语言,其基本概念来自为人工智能而设计的Lisp语言。这里所谓的函数跟数学中的函数概念是类似的。 命令式语言 命令式语言又称过程式语言,它是一种基于动作的语言,所有的计算被看成工作序列。 例:____语言不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A.Java B.C++ C.Smalltalk D.Fortran 2.2 编译系统基本原理 2.2.1 编译原理基本知识 语言处理程序分为两个大类:翻译程序和解释程序。 翻译程序:把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程序翻译成等价的机器语言。 常考点1:程序编译过程 一般情况,编译程序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注意: 并非所有的编译程序都分成这几个处理阶段,有些编译程序并不需要生成中间代码,有些编译程序不进行代码优化,有些最简单的编译程序在语法分析的同时产生目标指令代码。 例(软设2008年5月上午试题20):编译器对高级语言源程序的处理过程可以划分为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等几个阶段,其中, ? ?并不是每种编译器都必需的。 ? A.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 B.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 C.中间代码生成和代码优化 D.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 2.2 编译系统基本原理 2.2.2 文法 1.文法定义 文法G定义为四元组(VN,VT,P,S),其中: (1)VN为非终结符号(或语法实体,或变量)集; (2)VT为终结符号集; (3)P为产生式(也称规则)的集合; (4)S称为识别符号或开始符号,它是一个非终结符。一般约定,第一条产生式的左部是开始符号(识别符号)。 一般情况,大写字母表示非终结符; 小写字母表示终结符。 例:文法G=(VN,VT,P,S),其中VN={S},VT={0,1},P={S—0S1,S—01}. 总结: 一个文法定义的语言是终结符号串的集合,这些终结符号串应能从文法的起始符号出发推导出来。 2.∑*: ∑*称为集合∑的闭包。∑*=∑0∪∑1∪∑2∪…∑n∪... 其中,∑n表示 ∑的方幂。假设∑是个符号串,∑n表示把∑自身连接n次得到的符号串。 例如∑=AB,求∑*。 ∑*=∑0∪∑1∪∑2∪…∑n∪... 其中: ∑0= ,表示不包含任何符号的符号串,即空 符号串,其长度为0。 ∑1=AB ∑2=ABAB …… 定义:设G[S]是一文法,如果符号串x是从识别符号推导出来的,即有S=x,则称x是文法G[S]的句型。若x仅有终结符号组成,即S=x,x属于VT*,则称x为G[S]的句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