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笔记及学习心得.doc

发布:2017-06-22约2.8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时间 2016年8月3日 地点 会议室 主讲人 孙守田 参加人员 全体干部教师 内容 学习新华社新闻通稿 笔 记 内 容 40年励精图治,唐山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唐山,走进这座焕然一新的现代都市。他说,这次来唐山,主要是看一看这座英雄的城市,看一看这里英雄的人民。 两次深切缅怀“抗震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唐山地震遗址公园,考察在追忆和缅怀中展开。废墟之上、危难之时迸发的精神力量,闪烁着穿越时空、照亮未来的光芒。习近平总书记说:“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唐山人民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我们今天要继续弘扬抗震精神,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两次生命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有几千万残疾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我们一定要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历史性任务完成好,这是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纪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新要求,也赋予新的意义。他说,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强调,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时间 2016年8月5日 地点 会议室 主讲人 周洪生 参加人员 全体干部教师 内容 学习新华社 笔 记 内 容 7月28日,唐山大地震4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唐山,向1976年大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敬献花篮,参观唐山市规划展览馆,慰问截瘫疗养院的截瘫伤员,考察了祥富里社区。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新华社记者进行了回访。所到之处,所访之人,都有一种深切的感受:40年来,党和政府时刻关心着唐山——这座在灾难中不屈、从废墟中崛起的城市。广大干部群众倍感温暖,倍感振奋,决心将唐山人乐观向上、自立自强、坚韧不拔的精神发扬传承,为唐山成功转型、再创奇迹努力奋斗。 2010年,习近平同志到唐山考察工作时,对唐山提出了“三个努力建成”目标,即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这次来唐山,习近平了解了落实的举措和成效。 丁绣峰告诉记者,总书记对唐山的发展格外关怀,6年前提出的“三个努力建成”的定位要求具有方向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引领作用,有力推动了唐山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唐山市把“三个努力建成”细化成了9个目标体系,分解为113项具体指标,研究确定了《实施意见》,贯彻到了“十三五” 中,落实到了具体行动上。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丁绣峰说,他在向总书记汇报过程中,总书记对唐山能否抓住三地协作的历史机遇格外关心。他对首钢搬迁至曹妃甸印象深刻,并指出这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具体行动。 “唐山人民牢记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发挥唐山沿海优势、毗邻京津优势和工业基础雄厚优势,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开始了转型升级、再创辉煌的新征程。 唐山没有理由不干好,也一定能干好。” 时间 2016年8月8日 地点 会议室 主讲人 闫宏伟 参加人员 全体干部教师 内容 学习 笔 记 内 容 7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年之际,来到河北唐山市,就实施“十三五”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进行调研考察。他强调,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习近平来到唐山市规划展览馆,参观唐山抗震40周年成就展,了解唐山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的举措和成效。他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唐山实现城市定位目标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更好了。要抓住历史性机遇,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努力把唐山发展得更好、建设得更美。 习近平乘车考察了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他要求善始善终办好这次博览会,向世界展示新唐山建设的成就,也藉此提高城市治理和运营水平。 习近平考察了唐山市祥富里社区,指出: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整合各种资源,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社区工作要时时处处贯彻党的宗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