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海洋牧场建设效果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2-05约4.44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DB33/T2510—2022

1

海洋牧场建设效果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洋牧场建设效果调查的内容和方法、效果评价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投放人工鱼礁为主的海洋牧场建设效果调查与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12763.2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

GB/T12763.4海洋调查规范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

GB/T12763.6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GB/T12763.9海洋调查规范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

GB17378.2海洋监测规范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GB17378.4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17378.5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8668海洋沉积物质量

SC/T9417—2015人工鱼礁资源养护效果评价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海洋牧场marineranching

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

[来源:SC/T9111—2017,3.1]3.2

效果调查effectinvestigation

在海洋牧场建设后,对海洋牧场区开展的以掌握环境、生物和礁体情况等变化状况为目的的调查。[来源:SC/T9417—2015,3.4,有修改]

3.3

效果评价effectevaluation

DB33/T2510—2022

2

通过本底和效果调查结果的数据对比、数据拟合等方法,对海洋牧场建设后在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

4效果调查

调查内容和方法符合表1要求。

表1调查内容和方法

类别

调查内容

采样、测定或分析方法

调查次数和站位

环境要素

水文

水深、水温、盐度、透明度、流速、流向、潮流

按照GB/T12763.2的规定执行

≥2航次/年,调查站位数≥8

水化学

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

溶解氧、氢离子浓度指数、

活性磷酸盐、亚硝酸盐、硝酸盐、氨氮

按照GB/T12763.4、GB12378.4的规定执行

悬浮颗粒物、颗粒有机物;颗粒有机碳和颗粒氮

按照GB/T12763.9的规定执行

石油类、硫化物、重金属

按照GB12378.3、GB12378.4的规定执行

沉积物

有机碳、石油类、硫化物、重金属

按照GB12378.3、GB12378.5的规定执行

海洋生物

叶绿素、浮游动植物、鱼卵仔稚鱼、底栖生物

按照GB/T12763.6的规定执行

≥2航次/年,调查站位数≥8

游泳动物

拖网

按照GB/T12763.6、SC/T9417—2015的规定执行,鱼礁附近宜采用单拖船进行调查,渔获物进行种类、数量、个体大小等生物学测定

≥2航次/年,调查站位数≥8

刺网、钓具、张网、笼壶

选择≥2种开展辅助调查,生物学测定同上

≥2航次/年,调查站位数≥4

潜水调查

选择风浪小、水质清澈的时间进行潜水摄像。调查位置为投礁或放流区。由具备潜水资质的调查人员完成,每次潜水应2人以上同时作业

≥1次/年

礁体附着生物

1.水下现场测量鱼礁生物附着厚度和生物覆盖面积率。一般按照20cm×20cm面积取样

2.采样面包括礁体顶面、礁体侧面(内侧、外侧),取样礁体数量3个-5个

3.可采用挂板,便于样品采集

≥2航次/年

海藻

每个移植区域采样数量≥10株,测定移植海藻成活率和生长率

≥1航次/年

礁体

礁体数量及位置

利用声学技术检测礁体的数量和位置

1次/年

礁体完整性、稳定性(位移、倾斜数量)统计,礁体数量≤1000

个,调查数量≥20个;礁体数量>1000个,调查数量≥30

个;礁体数量>3000,调查数量≥50

≥1次/年

社会调查

市场调查

调查渔船作业情况、水产品市场、海鲜餐饮店等

记录渔获物种类、数量、重量等情况

≥2次/年

DB33/T2510—2022

3

表1调查内容和方法(续)

类别

调查内容

采样、测定或分析方法

调查次数和站位

社会调查

问卷调查

调查水环境、资源恢复、工程了解程度情况

问卷调查信息填入附录A;

个人问卷数量≥30份,团体问卷数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